4-9月流行牛球虫病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20-09-22

  牛球虫病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主要发生在犊牛,可致死。本病通常流行于4~9月份,即温暖而潮湿的季节。本病多见于2岁以内的犊牛,常为急性发作。牛球虫寄生的肠道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

  (一)病因由多种艾美球虫混合感染所致,其中邱氏艾美球虫的致病力最强,寄生于盲肠、结肠、直肠和小肠内,可引起血痢。1.邱氏艾美耳球虫  卵囊呈圆形、卵圆形,少数呈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7.8微米×15.6微米,无卵膜孔,孢子化时间为48~72小时,潜伏期为9~11天。2.牛艾美耳球虫  卵囊呈卵形,褐色,大小为27.7微米×20.3微米,有卵膜孔,但不明显,孢子化时间为48~72小时,潜伏期为16~21天。3.椭圆艾美耳球虫  卵囊呈长圆形,无色,大小为16.9微米×13微米,无卵膜孔,孢子化时间为48~72小时,潜伏期为10天。4.柱状艾美耳球虫  卵囊呈长圆形,无色,大小为23.7微米×14.4微米,无卵膜孔,孢子化时间为48小时。

  (二)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  各种牛球虫在寄生的肠管上皮细胞内首先反复进行无性的裂体增殖,进而进行有性的配子生殖(内生性发育)。如牛吞食了孢子化的卵囊后立即遭受感染并重复上述发育。本病通常流行于4~9月份,即温暖而潮湿的季节。2.临床症状  本病多见于2岁以内的犊牛,常为急性发作。病初主要表现精神不振,粪便稀薄,继而反刍停止,食欲废绝,粪中带血且恶臭,体温升至40~41℃,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病情恶化,出现几乎全是血液的黑粪,体温下降,极度消瘦,贫血,最终可因衰竭导致死亡。呈慢性经过的牛,病程可长达数月,主要表现腹泻和贫血,如不及时治疗,也可发生死亡。3.病理变化  牛球虫寄生的肠道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以直肠的出血性肠炎和溃疡病变最为显著,可见黏膜上散布有点状或索状出血点及大小不等的白点或灰白点,并带有直径4~15毫米的溃疡。直肠内容物呈褐色,有纤维素性薄膜和黏膜碎片。4.实验室检查 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显微镜检查粪便和直肠刮取物,以发现卵囊作出确诊。其中临床症状的血便、粪便恶臭,剖检所见的直肠特殊出血性炎症的溃疡具有诊断意义。

  (三)防治1.可用下列方法治疗。(1)磺胺二甲嘧啶(SM2)剂量按犊牛每千克体重100毫克,每天1次口服,连用3~7天。(2)氨丙啉  治疗量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每天1次口服,连用4~5天;预防量按每千克体重5毫克,连用21天。(3)莫能菌素  治疗剂量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混饲,连喂33天。(4)盐霉素  剂量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混饲,连喂7~10天。(5)林可霉素  剂量按犊牛每头1克,饮水投服,连用21天。(6)对症治疗  止泻、强心、补液,并防止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2.预防  成年牛与犊牛应及时隔离饲养;饲养场地及时清扫,地面、饲槽及用具可用3%~5%热碱水或1%克辽林溶液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 编辑:赵琳审核专家:张元庆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