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膜—载体互锁型复合微结构高效MOF分离膜

中国科学报 2021-05-27 作者:卜叶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班宇杰团队在金属—有机骨架(MOFs)膜分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利用原位界面组装策略,构筑了表观厚度为零、高度取向的膜—载体互锁型复合微结构MOF膜,实现氢气/二氧化碳(H2/CO2)高效分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科学通报》。

  金属—有机骨架膜在低能耗化工分离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发展金属—有机骨架膜的关键挑战是膜的微结构设计,例如,降低膜层厚度以极大减小传质阻力;调控膜的孔道取向以优化分子选择性传输;强化晶界结构以最大程度减少缺陷流等。

  研究中,该团队利用原位界面组装策略制备了ZIF-L膜,通过调变配体浓度,将膜层完全限制在载体孔隙内,形成高度取向的膜—载体互锁型复合微结构(MIS),膜表观厚度为零。ZIF-L膜的气体测试结果显示,其H2/CO2分离因子超过200,H2渗透率达4000GPU以上,性能位于工业应用目标区域。MIS-ZIF-L膜还展现出良好的机械稳定性,以硅橡胶垫反复刮擦膜表面,不会造成其选择性下降。该工作为MOF膜的微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方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1.05.006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