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冠状病毒疫苗猴子试验有效

科技日报 2021-05-30

  美国科学家在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撰文称,为了防止未来的冠状病毒大流行,他们最近研发了一种“泛冠状病毒”疫苗,旨在抵御多种已知会感染人类和蝙蝠的冠状病毒。试验显示,这种新疫苗在猴子身上非常有效,但尚不清楚能否为人类提供同样的保护。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研究主管凯文·桑德斯说,虽然没有人知道哪种病毒会引发下一场大流行病,但冠状病毒“绝对是威胁”。过去几十年来,“大约每8年就有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疫情”。

  研究人员解释说,引发了2003年疫情的非典病毒和新冠病毒都使用刺突蛋白“抓住”人体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并感染它们。刺突蛋白利用病毒上的“受体结合域”侵入人体细胞,以ACE2作为侵入路径的类似冠状病毒目前也在麝香猫、蝙蝠和穿山甲中传播。

  有鉴于此,桑德斯及其团队设计出了这种新的冠状病毒疫苗,希望它能够引发免疫反应,来对抗利用“受体结合域”侵入人体细胞的各种冠状病毒。

  桑德斯说,研究表明,在猴子身上,这种疫苗能完全阻止新冠病毒引发的感染,且与使用现有疫苗或人类自然感染后形成的抗体相比,新疫苗形成的中和抗体更多。5只猴子中有4只身上未发现任何新冠病毒;另一只猴子身上的病毒含量很低,且两天后就消失了。

  此外,这种疫苗还促进猴子体内形成了针对部分蝙蝠冠状病毒、非典病毒、新冠病毒的常见变种(包括最先在英国发现的B1.1.7、最先在巴西发现的P.1和最先在南非发现的B.1.351)的中和抗体。

  桑德斯说,目前由美国莫德纳公司和辉瑞公司分别研制的mRNA疫苗也会产生能对多种冠状病毒起反应的抗体,但抗体浓度较低。他们希望最终研制出一种泛冠状病毒疫苗,可以激发更广泛的免疫反应,以帮助对抗更多不同的冠状病毒。现在,他们计划设计一个小型临床试验,初步测试新疫苗用于人体的安全性。

责任编辑:sun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