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图文
  • 视频
  • 专题
  • 科普号
筛选
排序方式
综合排序
最新排序

按浏览
按评论
按点赞
按分享
发布时间
全部时段
一天内
一周内
一月内
取消
确定
为您筛选出以下包含【儋州】关键词的资源
图文

圆滚滚的气象雷达,为什么顶着个大罩子?

气象雷达是专门用于大气探测的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和接收反射回来的回波,获取气象信息。根据不同的探测需求和目标,气象雷达还可以分为不同类型,能够实时监测和预警灾害性天气。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么厉害的气象雷达到底长什么样?它头上戴的白色大罩子是什么?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图文

眼睛酸胀看不清?警惕这个“视力大盗”!致盲还不可逆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CACG)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因其隐匿性高、进展缓慢,常被称为“沉默的视力杀手”。 许多患者直到视野严重缺损时才察觉异常,但此时视神经损伤已不可逆转。接下来,**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将带您了解这一疾病的成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帮助更多人守护光明。 ### 一、什么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的本质是眼内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与眼球前房角的逐渐关闭有关。 眼球结构关键点:眼睛的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的通道。如果房角狭窄或逐渐粘连闭合,房水无法正常排出,眼压便会缓慢升高。 与急性闭角型的区别: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会突发剧烈眼痛、头痛、视力骤降,而慢性闭角型症状隐蔽,容易被忽视。 如果把眼睛比作一个“水池”,那么眼球内部每天都会产生一种透明液体(房水),正常情况下,房水会通过特定的“排水管道”流出,维持眼内压力平衡。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就像“排水管道”逐渐被堵塞,导致房水积压、眼压升高,长期压迫视神经,最终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这种疾病进展缓慢,早期可能无症状,因此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 二、谁需要警惕? 1\. 中老年群体: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增加,可能与晶状体增厚有关。 2\. 眼球结构异常者:前房浅、房角窄的人群(常见于远视眼)。 **3.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 **4. 长期使用激素类眼药水或长期处于黑暗环境用眼者** 5.种族差异:亚洲人群发病率高于欧美人群。 ### 三、警惕这些“蛛丝马迹”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可能毫无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以下信号: 1\. 间歇性视力模糊:尤其在暗处或疲劳时,看东西像蒙了一层雾。 2.轻微眼胀或头痛:休息后可缓解,易被误认为用眼过度。 3\. 虹视现象:看灯光时周围出现彩虹样光环。 4\. 视野缺损:晚期可能出现视野缩小(如走路时常撞到物体)。 ### 四、预防与日常管理 **1. 定期眼科检查:**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检查一次眼压和房角。高危人群需缩短复查间隔。 **2. 避免诱因:** 减少长时间低头工作(如刺绣、雕刻)、关灯玩手机等行为(暗环境可能诱发瞳孔散大,加重房角关闭)。 慎用散瞳药物(如某些感冒药)。 控制单次饮水量(每次不超过300ml),睡前少喝水 **3. 心理与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情绪波动可能引起眼压升高)。 适度运动(避免倒立等使头部低于心脏的动作)。 ### 五、治疗:控制眼压是关键 治疗目标是通过降低眼压阻止视神经进一步损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以下方式: **1. 药物治疗:** ①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如拉坦前列素):促进房水排出。 ②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减少房水生成。 注意:需严格遵医嘱,避免随意停药。 **2. 激光治疗:** ①周边虹膜切开术(LPI):用激光在虹膜上打孔,改善房水循环,预防房角进一步关闭。 ②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适用于部分患者,帮助开放房角。 **3. 手术治疗:** 若药物和激光无法控制病情,需考虑青光眼滤过手术(如小梁切除术)或植入引流装置。 ### 六、日常调护指南 1.用药纪律:即使没有症状,仍需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 2.运动选择:推荐散步、太极拳,避免倒立、举重等增加眼压的运动。 3.饮食建议:多摄入深绿色蔬菜(如菠菜,富含护眼的叶黄素),限制咖啡因摄入。 4.紧急信号:突发剧烈眼痛、头痛伴恶心呕吐,需立即就医(警惕急性发作)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提醒: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虽进展缓慢,但造成的视力损伤不可逆。通过早期筛查、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可终身保留有用视力。如果您或家人属于高危人群,请务必提高警惕,让专业眼科医生为您的眼睛保驾护航。记住:一次眼底检查,可能改变一生的光明轨迹。 >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刘涵睿 > >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12345678910下一页
扫码下载APP
扫码下载科普中国APP
开启您的智慧生活
关闭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 新华网科普中国频道
  • 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
  • “学习强国”科普中国频道
  • 科普中国直播系列
合作媒体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央广网
    • 环球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科普网
    • 中国网科学中国
    • 中国气象科普网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测试科技资讯平台
    • 广东科技报
    • 中国科普资源名录网
    • 环球科学
    • 蝌蚪五线谱
    • 凤凰网科技
    • 知识分子
    • 微科普
    • 博科园
    • AIUST
    • 晓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
    • 美通社
合作机构
  • 中国数字科技馆
  •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
  •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 CNTV-未来电视
  • 京港地铁
  • 华数TV
  • 百事通
  • 芒果TV
  • 爱奇艺
  • 搜狐视频
  • B站
  • PP视频
  • 酷6网
联系我们
电话/TEL
4006790966
地址/ADDRESS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东街2号经济日报社综合业务楼A座
  • 科普中国APP

  • 科普中国

  • 科普中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