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氯丙酸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4-25 作者:余坚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特殊臭味。 分子量108.52,蒸汽压 0.53kPa/20℃,闪点107℃,沸点183~187℃。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醚、苯、丙酮、四氯化碳。

  基本信息

  2-氯丙酸

  中文同义词:(±)-2-氯丙酸;α-氯丙酸;α-氯代初油酸;2-氯丙酸;2-氯代丙酸;α-氯代丙酸;ALPHA-氯丙酸;(+/-)-2-氯丙酸

  英文名称:2-Chloropropionic acid

  英文同义词:(R,S)-2-Chloro-propionic acid;2-chloro-propanoic acid;

  2-chloroproprionic acid;alpha-chloro-propionicacid;alpha-monochloropropionicacid1

  编号系统

  CAS号:598-78-72

  MDL号:MFCD00004224

  EINECS号:209-952-3

  RTECS号:UE8575000

  BRN号:1720259

  PubChem号:24855822

  物性数据

  1.性状:无色液体,有特殊臭味。2

  2.熔点(℃):-12

  3.沸点(℃):183~187

  4.相对密度(水=1):1.26(20℃)

  5.饱和蒸气压(kPa):0.14(25℃)

  6.辛醇/水分配系数:0.76

  7.闪点(℃):107(CC)

  8.引燃温度(℃):500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22.312

  2、摩尔体积(cm3/mol):84.4

  3、等张比容(90.2K):209.1

  4、表面张力(dyne/cm):37.6

  5、极化率(10-24cm3):8.84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82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37.3

  7、重原子数量:6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61.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1.稳定性:稳定2

  2.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

  3.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4.聚合危害:不聚合

  5.分解产物:氯化氢

  对环境的影响: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灼伤。吸入后,可因喉和支气管的痉挛、炎症和水肿,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而死亡。接触后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大鼠经口);5500mg/kg(兔经皮)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实验室监测方法:

  用聚合物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氯丙酸[刊,英]/Rampazzo P.//J.Chromatogr.-1986,356(3).-460~463 《分析化学文摘 》1988.1.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必要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抗溶性泡沫。

  储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2

  合成方法

  其制备方法是在反应釜内加入丙酸和一定量的催化剂PCl3,在120~125℃下通入氯气,控制反应物的相对密度,达到反应终点,停止通氯气,降温至室温,用空气或氮气赶走多余的氯气和氯化氢,经减压分馏得到产品。1

  CH3CH2COOH+Cl2[PCl3]→CH3CHClCOOH+HCl

  用途

  用于农药、医药、染料中间体及其他有机合成。2-氯丙酸还用于生产乳酸及有工业价值的低级醇酯。1

  α-氯代丙酸是杀菌剂甲霜灵、苯霜灵、恶霜灵,除草剂禾草灵、喹禾灵、吡氟禾草灵、噻唑禾草灵、恶唑禾草灵、氟吡禾灵、乳氟禾草灵和茅草枯等的中间体。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余坚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2,4-二硝基甲苯

下一篇:1,2-二氯乙烷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