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采暖气象指标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4-25 作者:刘勇

  我国现行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989)集中采暖期仍采用的是按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一般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选取5℃,凡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必须说明,这里所谓的平均气温天数,系指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5℃的天数),历年平均在90天以上的地区为集中采暖地区。由图可以看出,集中采暖地区分布在沿淮河秦岭再沿青藏高原的东侧,穿横断山脉到云贵和西藏交界处这一线以北、以西的地区。

  简介

  采暖是用人工的方法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的技术。国内一直是按日平均温≤5℃的日数作为采暖临界温度,将采暖临界温度的开始和终止日期之间的整个时段称采暖期。采暖期中的天数称为采暖天数。全部天数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即为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际情况已有改变。以北京为例,气温低于5℃的日期大体从11月9日到次年3月17日,所以北京采暖期定为11月15日到翌年3月15日。然而在采暖开始的前1~2周和结束后1~2周,人们普遍感到冷,不舒适。因此一些单位从11月初就开始采暖,3月末才结束采暖。我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若按北京11月初至3月末为采暖期,那么确定采暖期的日平均温度应该提高到≤8℃,这样北京的采暖期应为11月1日至3月29日。不过根据我国能源及燃料的供求状况,把所有建筑物的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统统提高到8℃是不现实的,只能区别对待。

  若把临界温度从5℃提高到8℃,燃料消耗量増加不到7%。在采暖期更长的地方,其增加更少,如哈尔滨仅增加3.8%。如果加强管理,杜绝浪费,提高锅炉供热效率,至可望在少增加的情况下,就会使采暖效果大为改善。

  利用我国1000多个气象站资料,根据采暖临界温度≤5℃的天数,将我国区划为3个区。1

  集中采暖气象指标

  我国现行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989)集中采暖期仍采用的是按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一般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选取5℃,凡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必须说明,这里所谓的平均气温天数,系指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5℃的天数),历年平均在90天以上的地区为集中采暖地区。由图可以看出,集中采暖地区分布在沿淮河秦岭再沿青藏高原的东侧,穿横断山脉到云贵和西藏交界处这一线以北、以西的地区。

  由于我国各地气侯差异较大,采暖区内各地气温≤5℃的天数南北相差很大,如河南洛阳95 d,北京129 d,沈阳152 d,哈尔滨179 d,内蒙古海拉尔213 d。我国气温≤5℃天数最多在青藏高原,如青海玛多为286 d,西藏那曲为256 d等。

  玛多采暖期为从9月2日到6月14日。像玛多这类地区1年中仅79 d不采暖,若把采暖期的标准定为日平均温度≤8℃,那么玛多采暖期为8月6日到7月14日1 a中仅22 d不采暖。所以青藏高原是名副其实的高寒地区。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采暖过渡区气象指标

下一篇:风压概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