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报告法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4-26 作者:何清华

  全部报告法是心理学实验的一种方法,又名整体报告法。斯珀林(Sperling, 1960)用全部报告法个体测量感觉记忆容量,它的要求是让被试报告出之前实验呈现的所有项目。后来又用与之相对的方法——部分报告法测量感觉记忆容量。

  简介

  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是研究瞬时记忆的经典方法。

  全部报告法中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报告短暂呈现的字母或数字,一般被试平均只能正确报告4个左右。而在部分报告法中则要求被试将看到的刺激一部分报告出来。他在部分报告法实验中以3X4矩阵形式呈现12个字母,刺激呈现之后紧跟着出现一个提示线索,随机指示被试报告期中的一行。在这种情况下被试几乎每次都能回忆全部的4个字母。

  由来

  感觉记忆( sensory memory)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由于它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似乎只有瞬间的贮存,因而又可以称为瞬时记忆。比如,人们在观看电影、电视时,可以将相继出现的静止画面看成运动的图像,人们在看东西时可以不受眨眼和眼动的干扰而保持知觉的连续等。这些都有赖于感觉记忆。研究者认为,感觉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容量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但是保持时间只有0.5-3秒。这一特征是由斯波林( Sperling,1960)1的部分报告法实验揭示出来的。此前的研究传统,通常要求被试在短暂刺激呈现后,尽可能多地报告出先前呈现过的刺激。此类全部报告研究认为人的感觉记忆容量仅为4-5个项目。而斯波林认为这个数值被大大低估了,因为或许有很多信息在被试尚未来得及报告以前便从感觉记忆中消退了。为此,斯波林变更传统研究程序,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实验。2

  实验及其结论

  实验中,用速示器呈现3×4的字母卡片,呈现时间为50ms。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部分报告法并不要求被试努力报告所有12个字母;而是在每次刺激呈现完毕后给出随机的声音提示,指定被试报告某一行的字母。斯波林认为,由于被试在观察字母时根本不知道接下来必须报告哪一行,所以被试还是需要记忆12个字母;因此从部分报告法对单行项目的平均报告率,可以无偏地估计被试对所有12个项目的记忆容量。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感觉记忆容量远远超过了此前整体报告法的结论,而达到平均9.1个项目。而鉴于部分报告法中报告过程仍然占用时间,信息消退的影响仍不可避免,实际的感觉记忆容量恐怕还要大得多。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何清华 - 教授 - 西南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两极式调速器

下一篇:五氯化铌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