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丁萸六均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丁萸六均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卷四十二。具有温中健脾,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寒之呃逆。症见呃逆,大便溏少,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滑,脉沉无力。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幽门梗阻等属脾胃虚寒者。

组成丁香、吴茱萸、甘草、半夏各二钱(6g),生姜、白茯苓各五钱(15g),人参、白术、陈皮各三钱(9g)。

用法用量水煎,分温二服。

功用温中健脾,降逆止呕。

主治脾胃虚寒之呃逆。

方义本方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呃逆。脾主升,胃主降,脾胃虚寒,升降失司,胃失和降,气逆动膈,发为呃逆、呕吐;脾胃虚寒,无力腐熟及运化水谷,则上腹部胀闷,食后胀闷更盛,甚至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故见神疲,大便溏少;脾主四肢肌肉,脾虚则四肢肌肉不充,故乏力;舌淡苔白滑脉沉无力,为脾胃虚寒之象。方中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吴茱萸疏肝散寒,降逆止呕,两者相须为用,能温脾暖胃,降逆止呕,共为君药;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尤善于补益脾胃之气,为臣药;陈皮、半夏燥湿健脾,温化痰浊,和胃止呕,两者能助丁、萸降逆止呕之力,白术苦燥健脾,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两者能助人参益气健脾之功,以上共为佐药;甘草益气补中,兼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诸药合用,温中健脾,降逆止呕,则诸症自除。方中半夏、陈皮、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乃取六君子之义;故此方名中“六均”应乃“六君”之义也。

运用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呃逆。临证以呃逆,大便溏少,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滑,脉沉无力为辨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幽门梗阻等属脾胃虚寒者。

加减化裁呕吐较重者,加代赭石20克重镇降逆止呕;寒气凝聚者,加干姜、高良姜、沉香各10克,丁香5克温中祛寒,理气降逆;不思饮食或食不能消者,加炒谷芽、生麦芽、焦山楂各18克,鸡内金10克和胃化食消积;胀满甚者,加厚朴、枳实各10克。

重要文献摘要《医宗金鉴》:“面色青,指甲黑也。中痛不止,肢厥不回,其凶可知也。小半夏汤、橘皮半夏汤、大半夏汤、黄连半夏汤、丁萸六均汤。呕吐半姜为圣药,气盛加橘虚蜜参,热盛姜连便闭下,寒盛丁萸姜六君。”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华明义 - 主任医师 - 山东中药大学中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