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当测定食物中无机物含量时,常采用有机物破坏法来消除有机物的干扰。因为食物中的无机元素会与有机质结合,形成难溶、难离解的化合物,使无机元素失去原有的特性,而不能依法检出,有机物破坏法是将有机物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经长时间的高温处理,破坏其分子结构,有机质分解呈气态逸散,而被测无机元素得以释放。陔法除常用于测定食品中的微量金属元素之外,还可用于检测硫、氮、氯、磷等非金属元素。根据具体操作不同,又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操作步骤干法(又称灰化) 通过高温灼烧将有机物破坏。除汞外的大多数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的测定均采用此法。具体操作是将一定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使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于高温电炉中(500~550℃)灼烧灰化,残灰应为白色或浅灰色。否则应继续灼烧,得到的残渣即为无机成分,可供测定用。
干法灰化法特点是破坏彻底,操作简便,使用试剂少,空白值低。但破坏时间长、温度高,尤其对汞、砷、锑、铅易造成挥散损失,对有些元素的测定必要时可加入助灰化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