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裂委陵菜,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 L.的带根全草。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止血,利湿热,杀虫之功效。常用于外伤出血,崩漏,肝炎,蛲虫病。
入药部位带根全草。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归经归肝经。
功效止血,利湿热,杀虫。
主治外伤出血,崩漏,肝炎,蛲虫病。
相关配伍1、治创伤出血:白马肉适量,研末,外敷伤处。(《甘肃中草药手册》)
2、治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白马肉30g,水煎服;或研末冲服,每次15g。(《甘肃中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敷。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形态特征多裂委陵菜,又名细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12-40cm。根圆柱形,稍木质化。花茎被紧贴或开展短柔毛或绢状柔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小叶3-5对,稀达6对;叶柄被紧贴或开展短柔毛;托叶膜质,褐色,外被疏柔毛,或脱落近无毛;小叶片对生,稀互生,羽状深裂近达中脉,长椭圆形或宽卵形,长1-5cm,宽0.8-2cm,向基部逐渐缩小,裂片带形或带状披针形,先端舌状或急尖,边缘向下反卷,上面伏生短柔毛,稀近无毛,中脉侧脉下陷,下面被白色绒毛,沿脉密被绢状长柔毛;茎生叶2-3,形状与基生小叶相似,唯对数向上逐渐减少,托叶草质,先端切尖或渐尖,二裂或全缘。花两性;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被短柔毛,花直径1.2-1.5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副萼片5,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先端圆钝或急尖,比萼片略短或近等长,外面被伏生长柔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长不超过萼片1倍,黄色;花柱近顶生。瘦果。花期5-8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200-4500m的山地草坡、沟谷及林缘。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相关论述《甘肃中草药手册》:“止血,杀虫,利湿热。主治外伤出血,崩漏,肝炎及蛲虫病。”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家春 - 博士,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 -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