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海洋雾霾”微塑料:破坏力巨大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2018年2月,91岁的英国女王正式宣战。


(图片出处见水印)

宣战的对象你我都很熟悉,塑料。
女王有这个念头,据说与她的好朋友,同样91岁的David Attenborough有很大关系。
看过《蓝色星球》的人应该对他都不陌生。


(图片出处见水印)

在《蓝色星球2》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些数字,“全球每年生产超3亿吨塑料,其中约10%会进入海洋。据估计,塑料和浮游生物的比例已经高达1:2,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能将超过鱼类。”
一说起“塑料污染”,你能想到的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这不是最可怕的。
海洋中的塑料污染,不仅有这些肉眼可见的塑料制品,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塑料”污染。
这些塑料微粒的平均粒径小于5毫米,甚至只有微米或纳米大小。

为什么说它们比大块塑料还可怕?
第一,和大块的塑料垃圾相比,微塑料在海水中更容易散布,随着洋流,它们能遍布于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第二,微塑料更容易被食物链摄取,通过食物链富集,人们很容易在餐桌上吃下“微塑料”。

第三,除了不断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微塑料还容易黏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简直是毒上加毒。
不是说塑料很难降解吗?怎么还变成微塑料了呢?
没错,塑料确实非常难降解,而微塑料的形成并不代表着塑料的降解。

当大块的塑料垃圾受到光照、风化、涡流作用,还有海洋生物的影响,不断被撕裂,最终会破碎成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塑料。更别提不少洗漱用品(例如洗面奶)中含有的塑料微珠,本身就很小,更容易变成微塑料。
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
面对现有的微塑料污染,恐怕我们真的束手无策了。

海水中的温度低,微塑料接受光照更少,寿命比陆地更长,简直是“祸害遗千年”,而且它们早已遍布整个海洋,无处不在。
那未来呢?
各国已经纷纷采取行动,除了英女王“在王室地盘,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的行动,还有“清理北太平洋环流行动”,《无微珠水域发案》,针对化妆品的微塑料限令等等。
科学家们也已经在研制在海洋中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但很遗憾,由于海洋特殊的环境,比起在陆地上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研究难度要大得多得多。
而我们能做的,你也一定想到了。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少用甚至不用塑料制品,不使用添加了塑料微珠的洗漱用品,来遏制海洋微塑料的扩散,去改变海洋的未来,改变人类的未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