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滴法是一种用于测定表面张力以及不同物质之间的润湿性的一种实验方法,同时也可用AES测定物质表面层中沿深度的分布以及两界面的表观剪切强度。卧滴法因测量数据多而杂,故常与计算机相接通,配合相关软件,得以快速而准确得到熔体的表面张力等物理量。
原理以釉的表面张力的测定为例,说明卧滴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
坐滴法(或卧滴法)的原理是将釉玻璃粉做成的圆球放在铂板上加热熔融,然后用投影仪将熔体与铂板之间接触情况投影到毛玻璃片上,用量角器测出其间的接触角0,并量出此熔体与铂板接触的宽度及其高度。在一定温度下,熔体与铂板之问的润湿角、接触宽度、高度反映了熔体的表面张力。1
实验方法熔体密度的计算:由测量的液滴的横向半径x、纵向半径Z值,根据Bathforth与Adams表确定β值(形状因子)及b值(滴顶点曲率半的径);由、
及β值,按表求出θ值;再由不同的e与β值,由表求出
值,便可确定液滴的体积。此体积再经校正并称量冷滴的质量即可算出液滴的密度。运算步骤编制了程序后用计算机完成。2
影响因素卧滴法是测定液体金属表面张力及密度的一种方法。静止于水平面上液滴的形状决定于重力与表面张力的平衡。根据液滴的几何尺寸既可计算熔体的表面张力又可计算其密度。因此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液滴所在平面的水平程度、液滴的几何尺寸和液滴的大小。
优点与缺点优点:卧滴法适于高温测定,方法比较简单,所需的试样量少,且具有足够的准确度。
缺点:计算量大且程序复杂。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何星 - 副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