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节参,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昆明杯冠藤Cynanchum wallichii Wight的根。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具有补肾壮腰,强筋骨,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肾虚腰痛,足膝无力,跌打损伤,骨折,狂犬咬伤。
入药部位根。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壮腰,强筋骨,解毒。
主治肾虚腰痛,足膝无力,跌打损伤,骨折,狂犬咬伤。
相关配伍1、治肾虚腰痛,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断节参30-60g,炖肉吃。(《红河中草药》)
2、治跌打损伤,骨折:断节参15-30g,泡酒服;外用鲜品捣敷。(《红河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25-100g;或浸洒。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昆明杯冠藤,又名假马兜铃、昆明白前。多年生草质藤本;茎被单列毛。叶对生,薄纸质,卵状长圆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耳状心形,叶耳圆形而内向,老时叶背带苍白色,叶面被柔毛,脉上被毛较密,叶背近无毛,叶边有缘毛;侧脉3-4对;托叶单生于叶腋间,呈叶状。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着花10-20朵;花萼外面被柔毛,内面基部腺体多至20个;花冠白色或黄白色,辐状或近钟形;副花冠白色,膜质,杯状,顶端有5个圆形的齿,在弯缺处的内面有褶皱;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柱头略为隆起,全缘或微2裂。蓇葖单生,近纺锤形,向端部喙状,长渐尖,中部膨大,长约6.5厘米,中部直径约1厘米;种子宽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5毫米;种毛白色绢质,长约1厘米。花期7-10月,果期9月开始。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村边和路旁灌木丛中或山谷等处。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科力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