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血,中药名。为牛科野牛属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属动物水牛Bubaluis bubalis Linnaeus 的血液。遍及全国。具有健脾补中,养血活血之功效。常用于脾虚羸瘦,经闭,血痢,便血,金疮折伤。入药部位
血液。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归脾经。
功效健脾补中,养血活血。
主治用于脾虚羸瘦,经闭,血痢,便血,金疮折伤。
相关配伍治误吞水蛭,肠痈黄瘦:牛血热饮一二升,次早化猪脂一升饮之,即下出也。(《肘后方》)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
采集加工宰牛时收集血液,鲜用。
形态特征1、黄牛:体长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其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趾,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
2、水牛:体比黄牛肥大,长达2.5m以上。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切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长环境黄牛: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水牛: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12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承瑜 - 博士后 -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