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峨山掌突蟾 L . shanensis liu ) ; eshan palm - protrudedToad头长与头宽相等;吻凸圆,吻棱明显;鼓膜大呈圆形;上颌齿发达,无犁骨齿;舌后端具深缺刻。内掌突发达,其面积占手掌的1/2,位于第一、二指的基部,外掌突小。胫跗关节前达眼,趾缘无膜,趾间具蹼迹。皮肤较光滑,背部有不规则的细肤褶和小痣粒。股后腺与膝关节间距远大于吻长。生活时背为红棕色,两眼间有三角形黑斑;腹面皮肤光滑,具灰棕色点斑。股腹面有深色块斑雄蟾体长26.6-30.7mm,雌蟾31.6mm左右。栖于山区流溪附近。蝌蚪全长37—66mm。体侧具气囊,体尾红棕色,体侧以下色浅。唇齿式为I:3-3/I:2-2。该种个体小数量少,为我国特产。现仅见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1。
形态特征
前肢掌部内掌突大而圆,位于第一、二指基部;后肢较长,胫跗关节前伸达眼部;股后腺略大于趾端;趾侧无缘膜,趾间无蹼。体背面红棕色,两眼间有黑色三角斑;咽喉部有麻斑,腹部无斑,腹侧腋部至胯部有白色腺体排成纵行。2
湖南省已报道的两栖动物掌突蟾属仅掌突蟾(Leptolalax pelodytoides)一种。2006年8~11月,笔者在怀化市八面山采到一种个体较掌突蟾小、趾侧无缘膜的峨山掌突蟾(L.oshanensis),系湖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