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泻,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健康问题。但有些时候,这些症状背后,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受腹痛、腹泻困扰,辗转就医多磨难】
两个多月前,马女士(化名)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和腹泻,每天断断续续“拉肚子”十次之多,自己曾尝试使用中药、蒙脱石散、补液盐去治疗,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倒腹泻愈发加重,最多时一天竟要排泄三十次!“太痛苦了,我已经没法正常生活了......”于是马女士前往医院就诊。
由于血常规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血小板计数增高”,医生建议她到血液病专科医院进一步就诊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就医后完善骨髓穿刺、NGs等相关检查,却暂不考虑是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虽然经过对症治疗,腹痛缓解,但此时,马女士的腹泻持续依旧**,情况陷入僵局。在我市的几家医院几经辗转,马女士一度有了放弃的想法。
【全科医学科精准“缉凶”,家门口治疗现转机】
时间转眼到了11月初,回到了北辰区的马女士再次因为腹痛、腹泻就医,在我院外科经过抗炎、解痉、保护胃黏膜补液等治疗,腹痛有所改善,但腹泻症状未好转;医生立即与全科医学科联合会诊,马女士的病情开始出现转机。在全科医学科,王兆鹏主任详细查阅了患者所有的既往就诊资料,发现马女士的血常规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近两个月,这恰恰与马女士的病程一致。
于是,医生为马女士完善了胃肠镜检查并取病理,果然,结果显示患者肠道内的多处粘膜层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综合考虑,马女士最终的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病情确诊后,全科医学科团队立即为马女士制定了治疗方案,经过糖皮质激素抗炎、奥美拉唑抑酸、氯雷他定和酮替芬抗组胺、补液等综合治疗,患者的腹泻症状明显好转,腹痛情况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顺利出院。12月5日,马女士来到全科医学科门诊复诊,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恢复良好,她现在又可以像以前一样正常生活了。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罕见病】
“这是属于罕见病的一种,不过最近我们科已经收治了两位这样的病人了。”在采访时,王兆鹏主任这样告诉小编。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听起来很陌生,这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疾病,以胃肠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弥漫或局部浸润为特征,它可以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及层次,以胃和近端小肠多见,患者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经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腹水、腹膜炎,甚至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肠套叠等情况,因此,常被漏诊,甚至误诊,以致延误治疗。对于此类疾病的确诊,胃肠道病理检查是关键,它们可以证实胃肠道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应对罕见病,全科医学科“‘小’病善治、‘大’病善识”】
“‘小’病善治、‘大’病善识”,全科医学科正是这样的存在,在疑难、罕见病的诊治方面持续发力,坚持将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将人的心理、生理、组织、器官等看作一个整体,多维度为患者提供全方面诊治和照护。
如果您和身边的朋友出现了未明确的症状和无法进行专科归属的未分化疾病,比如乏力、水肿、麻木、消瘦、肥胖、头昏、头疼、胸闷、气短、腹痛、腹胀、血尿、便秘等症状,专科性质不明显,建议到全科医学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