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湖北省图书馆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

湖北省图书馆
原创
中国成立最早官办省级公共图书馆,被誉为楚天智海。
收藏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湖北省图书馆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加强对科普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进,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部为科普的示范窗口,不断强化科普阅读推广资源,提升策划和执行科普阅读活动的能力,明确科普工作的职责、流程和要求,严格按照责任目标要求,圆满完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和省科协2024年度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确保科普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持续发展。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省图书馆全年365天对外开放,2024年接待进馆读者251.6万余人次;新办读者证18万个,同比增长53%,截至2024年底,持证读者总量达113.3万;书刊借阅60.9万余人次,322万余册次。2024年少儿科普工作服务人次超10万,科普场所面积超5000平方米。为了给广大青少年儿童营造更加舒适、体验感更好的科普活动场所,省图书馆对少儿报告厅、手工坊等区域进行全新升级改造,更换LED电子屏、桌椅等设施。

省图书馆对六楼东区约1000平的空间进行数字展呈优化,通过打造简约舒适的阅读环境,植入七大板块的数字体验设备,融合艺术与科技主题,提供读者阅览精品专题图书之外,还可进行海量电子书阅读体验、科普实验、艺术创作、沉浸展示、传统文化学习等功能。空间自2024年10月31日对读者开放试运行至今,已服务读者达14197人次。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一是“引进来”发挥阵地优势。1.“趣味科普季为儿童科创筑梦。**省图书馆2024年开展少儿科普活动176场,线上线下总参与人数超11万人。其中“趣味科普季”童趣玩科学、科创筑梦、荆楚科普大讲堂品牌活动通过科普实验、科学讲座等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面向全年龄段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特别是“趣味科普季—荆楚科普大讲堂”活动邀请各大院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及科技工作者,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带来了14场大型讲座,内容涵盖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医学、农业、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多个方面,有效拓展青少年儿童知识储备,提升思维能力。**2.挖掘科普志愿服务新模式“童趣玩科学”分级科普志愿服务项目以“启思-探究-创研”为服务理念,面向0-18岁青少年群体开展“读-听-演-讲-做-创”全链路分级科普志愿服务,获得全国第七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二是“走出去”延伸科普服务。1.扩大少儿科普覆盖面。**全年开展6场“走出去”少儿科普活动,“趣味科普季”服务团队走进城市书房(“光谷书房”花山分馆)、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社区(武昌区白沙洲街梅花苑社区)、幼儿园(金贝德幼儿园、格瑞思品格幼儿园)、小学(中华路小学金都校区)等,开展主题各异、童趣满满的各类少儿科普活动,让更多少年儿童“零距离”感受趣味科普的魅力,总参与人数超400人。2.拓展数字科普****推广渠道。通过“e海悦读•出行”系列数字资源服务的模式,走进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还将渠道拓宽到机关、学校、基层。其中在育才小学举办活动,充分发挥借力效应,通过班主任带动家长参与,单次服务人群达到5000余人。2024年暑期,策划“e海悦读·书香夏令营”共读活动,52家公共图书馆踊跃报名参与。该线上活动为期45天,直接参与读者达40217人,图书阅览量达142577次,全省书单推文转发浏览量达31180次,为全民阅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省图书馆开展“趣味科普季—童趣玩科学”活动1场,9月22日下午在“光谷书房”花山分馆开展《弹力泡泡》主题科普活动,参与人数超50人。在“4.2国际儿童图书日”“4.23世界读书日”“4.24中国航天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开展5场少儿科普活动,其中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名誉院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精神铸就人生》中国航天大会“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专场,总参与人数超过1100人。

“长江讲坛·法治讲堂”2024年开展4场讲座,结合“法治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开展普法宣传,邀请知名大学教授、专家到馆开展财产安全、就业保障、网络安全等主题讲座,线上线下听众超2万人。荣获两项省级荣誉。中共湖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评选为“‘法护营商 助企惠民’优秀实事项目”;湖北省司法厅评选为“全省‘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单位”。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省图书馆通过“湖北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面向公众提供参与少儿科普活动的预约平台,预约方式:在绑定读者证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左下角“服务-我的图书馆-少儿活动报名”,选择要参与的科普活动,填写报名信息即可。

2024年共计发布媒体报道940篇,其中央媒150篇,头版聚焦7篇,新媒体矩阵传播量共计3128万。湖北省图书馆微信视频号、小红书、抖音号、微博等四个官方平台动态排名列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第一位。通过自主运营的“湖北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对少儿科普活动进行信息发布,发布涉及少儿科普类信息20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1.挖掘志愿服务资源渠道,打造科普阅读新模式**。**“童趣玩科学”分级科普志愿服务项目以“启思-探究-创研”为服务理念,面向0-18岁青少年群体开展“读-听-演-讲-做-创”全链路分级科普志愿服务,获得全国第七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2**.提升团体合作粘性,****搭建高校大学生实践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地质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合作关系和稳定的团体对接模式。多次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强化团队协作与沟通、服务能力,确保了志愿服务活动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全年联合高校开展志愿活动45次,参与志愿者1084人次,志愿活动服务时长达810小时,志愿服务在我部借阅服务、活动协助、读者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赋能志愿者能力提升,深化全流程培训模式。**积极招募具有英语教学经验的志愿者组建英语讲师志愿团队,为英文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专业支撑。创新开展理论培训、实地观摩,实践试讲、总结反馈等全流程培训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赋能志愿者服务技能的提升,更促进了团队内部的相互学习与支持,极大地提升了志愿者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形成了一个闭环、高效的成长路径。2024年,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各类科普活动176场,总服务人次达500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获得省科协2024年度省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二类经费20万元。无专职科普人员,目前兼职科普人员有6人。

二、特色工作

省图书馆童之趣“趣味科普季”以“玩转科学,童心筑梦”为总体目标,以科学普及为翼,联合社会力量,深入把握青少年兴趣点和认知水平,以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科普需求为导向,突出不同年龄段的科普差异化、特色化,整合调动各类科普资源,打造“全龄段+全链路+全学科+全素养”科普体系,通过“读-听-演-讲-做-创”层层递进的梯式科普活动,引导探究式学习方法,让科普教育走出书本,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在深挖科普阅读、提升科普素养、培育探究精神、促进科普公平方面着力,推进形成科普服务公平普惠和激发科技兴趣的全社会共同参与大科普发展格局。“童趣玩科学”分级科普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童之趣-趣味科普季”荣获省科协“湖北省十大科普活动品牌”;省图书馆被评为2024年湖北省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三、问题不足

(一)场地条件相对有限。当前省图书馆科普活动场馆面积有限,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科普爱好者的报名需求,网络在线报名“秒空”成为常态。

(二)科普专项经费不足。科普活动若无充足经费保障,整体质量难以维持高水准,读者参与活动体验感和获得感得不到保证。

(三)专业科普人才缺乏。部分少儿科普活动由图书馆馆员授课,在专业知识储备和授课经验上相对欠缺,导致青少年儿童科普效果不佳。

四、工作建议

(一)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用于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经费相对紧缺,在财政上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保障,在科普场馆改造升级、科普设备器材购买、科普活动开展经费等方面加大投入。

(二)加快专业科普人才引进,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青少年儿童科普方面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其科普需求,在加大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亟须引进专业科普人才,强化科普队伍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