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建议

河北省地理信息科技馆(含测绘博物馆)
原创
科普测绘教育工作,发扬地理信息产业成果转化展示基地的作用。
收藏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我基地于2014年正式开放,隶属于河北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上级单位为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展馆开馆11年,我单位高度重视科普基地工作,因此建立了完善的科普工作领导机制,具体情况如下:

分管领导:河北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主任 秦晓东

基地负责人情况

姓 名:罗君

性 别:女

职 务:河北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科技馆馆长

专 业:国际注册商业美术师ICAD(展览展示专业)
组织管理能力:主持设计“河北省地理信息科技馆(含测绘博物馆)”展示方案;主持撰写展馆展示内容脚本、展板文案、讲解词;主持编导、制作展馆多媒体展示视频及科教影片;主持设计制作网上博物馆。自展馆筹备期到展馆开馆日至今,一直从事展馆的日常管理、维护运行、人员培训、科普讲解工作。

为继续发挥科普教学及社会效益,贯彻落实国家级、部级、省级等对科普工作的各项要求,展馆维护及更新工作至关重要。

基地在工作过程中,计划投入管理及技术人员共计10人,工作时间60人月。其中正式在编人员小计7人,工作时间24人月;此外根据项目工作需要,还需聘用人员小计3人,工作时间36人月。

每年年初,我基地将科普工作纳入本年度工作计划,且制定了详细的执行时间表与阶段目标。明确年度科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科普工作与基地发展战略相契合,与公众科普需求相适应。

为规范科普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制定了一系列科普工作制度:《展示内容、服务宗旨》和《安全管理条例及应急预案》等,内容涵盖科普展示、场馆管理规范、人员岗位职责、安全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制度,科普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保障了科普活动的质量和安全性。

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基地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对在科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专业培训机会等。同时,在经费预算、资源调配等方面给予科普工作充分的支持,确保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科普项目的有效实施。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秉持着服务社会、普及科学知识的宗旨,基地全年对外开放天数达250天(正常工作日)。除法定节假日和特殊维护时期外,均正常向公众开放,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充足的参观学习机会。

本年度基地共接待服务公众人次达到5610人次。展馆面向社会各行业,省市县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及各省市自治区、大中专院校、学术团体,同时也是京津冀九所大学院校的教学基地(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校区、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石家庄学院、首都师范大学)。

展馆面积:4800平方米(户外2000、室内2800)

基地内容分两部分,“河北测绘博物馆” 讲述测绘的起源、古代测绘文化、古代测绘仪器、河北古代测绘名人、中国疆域变迁、古地图鉴赏、河北地域古地图等十个板块单元。“河北省地理信息科技馆” 讲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展示介绍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及河北省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未来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与方向,计十九个板块单元。

为提升科普服务质量,本年度展馆对部分区域和设备进行了升级和更新,具体如下:

河北省地理信息科技馆“地质灾害区”对短信电子集成模块和机械操作设备进行了更换升级;“地理国情普查区”和“数字未来厅”更换激光投影仪,提高了视频的画面清晰度,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今年基地举办各类科普活动共8次,参与人数共3800人次。

1.科技活动周

2024年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举办了3次科技周活动。通过线下线上讲解、流动科技馆、互动体验活动等形式,用现代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把专业前沿的地理信息技术和自然资源科学知识以直观浅显、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中小学生、大学院校及社会大众,增加了自然资源科普的宣传面和传播度,充分彰显了河北自然资源事业的风采。

2.全国科普日

根据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的主题工作内容,在科普日活动期间联合多个部门和机构,组织部分高校在校师生参观河北省自然资源科技馆。通过聆听自然资源科普知识、观看科普影片等多种形式,了解了自然资源及地理信息科技的发展历程,体会到了地理信息技术对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各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加深了对自然资源及地理信息学科的热爱,激励大家继续为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公众对自然资源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

3.世界地球日

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精心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宣传活动。线上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一系列关于地球科普知识讲解的视频;线下组织企事业单位职工来馆参观,通过讲解加深公众对地理信息及自然资源的科学认知,提高民众对地球环境治理和自然资源可持续性的关注度。

4.世界海洋日

在6月8日举办了科普活动,通过图片、影片、模型等展示自然资源环境现状,并向公众科普了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利用的合理方式等科普内容。

5.测绘法宣传日

今年8月29日是第21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为进一步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提升中小学生国家版图意识,我馆组织了石家庄小学及中学学生来参观。围绕“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活动主题,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国家版图知识、地图的发展历程、各类专题地图、规范使用地图的重要意义以及测绘法规等内容。

6.夏(冬)令营

展馆每年开展两次夏(冬)令营科普活动,通过科普游戏体验、科普手工制作、科普微课观看、古今中外古地图鉴赏、中外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对比等实践项目,引导青少年主动操作、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在交互式、体验式、沉浸式的科普教学中,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

展馆在科普工作及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多样化的科普工作和科普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对地理信息科学的认知水平和科学素养,扩大了科普覆盖面。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科普讲解大赛

组织人员参加第三届河北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围绕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成果和热点问题,以《实景三维—真实世界的孪生兄弟》、《美丽河北、智慧规划》等为主题,以通俗的语言、精彩的讲解,普及自然资源科学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科学素质,推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促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2.全国科普日

根据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的主题工作内容,在科普日活动期间联合多个部门和机构,组织400余名高校在校师生参观河北省自然资源科技馆。通过聆听自然资源科普知识、观看科普影片等多种形式,了解了自然资源及地理信息科技的发展历程,体会到了地理信息技术对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各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加深了对自然资源及地理信息学科的热爱,激励大家继续为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公众对自然资源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

3.自然资源科技活动周

2024年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举办了3次科技周活动,共组织参观人数390余名。通过线下线上讲解、流动科技馆、互动体验活动等形式,用现代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把专业前沿的地理信息技术和自然资源科学知识以直观浅显、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中小学生、大学院校及社会大众,增加了自然资源科普的宣传面和传播度,充分彰显了河北自然资源事业的风采。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基地科普网站

网址(https://zrzy.hebei.gov.cn/dlxxj/),网上展馆实现高清720度全景在线无障碍浏览、知识热点急速查询等功能,高效实现线下实体展馆与线上展馆内容保持高度一致。

2、抖音账号

抖音主页链接(https://v.douyin.com/iykRHK7X/2@3.com :4pm),平台自创办账号以来发布三条科普短视频,网络媒体平台总阅读量为2.5万。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展馆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开展了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科普工作,现场有专业的讲解员为参观人员提供讲解,参观人员400余人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156万元。本项目实施过程中,计划投入管理及技术人员共计10人,其中正式在编人员小计7人,此外根据项目工作需要,还需要聘用人员小计3人,确保科普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特色工作

(一)开展“红色科普”活动

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与自然资源知识、历史地理知识、国际局势、国家战略、生态环保教育有机结合,左图右史实现科普思政功能,厚植中小学生、社会民众家国情怀。

(二)开展“蓝色科普”活动

以传播自然资源科学知识、地理信息技术为内核,及时更新科普内容,打造交互式、体验式科普活动,激发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展馆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展教设备,由航天五院做背书,提供权威资料及数据,同步中国太空科技发展,专业场景权威讲解中国北斗三代技术;全息模拟场景,陆、海、空、太空全方位的展示科学讲解地理信息获取方式。

(三)开展“绿色科普”活动

通过“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测绘法宣传日”等系列科普活动,利用节日开展主题科普,激发青少年的爱科学、爱地球、守护家园的意识。

(四)开展“橙色科普”活动

以传播地理信息科技为主旨,将“一带一路”的时代意义与中国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嵌入到科普活动中,让青少年感受地理信息技术的魅力。地理信息技术是数字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技术托起智慧空间未来。地理信息技术无时不在、无刻不在,地理信息技术就在您身边,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使人们更加有时间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深远,使人们更加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探索宇宙与未来。科技使人类梦想无限。

三、问题不足

展馆多年运营,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仪器设备及展示载体故障频出,影响了展馆的正常参观工作;科普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形式较为单一,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展板、模型展示和简单讲解层面,难以满足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前沿科技知识的求知欲,导致科普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在科普宣传推广方面,缺乏对新媒体平台的有效运用和精准营销。线上宣传力度不够,难以实现对科普教育的全面推广。

四、工作建议

搭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基地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科普工作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基地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业务培训,拓宽其知识面和视野;鼓励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科普品牌,提升基地的知名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科普短视频、科普文章等内容,提高科普教育的传播效率和覆盖面,吸引更多年轻受众群体参与科普活动。

附件1:基地最新简介及开放时间

2025年1月13日

评论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06-01
汨罗镇徐志雄
太傅级
已阅
2025-01-14
抚松县新屯子镇中学康志明
大学士级
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