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眼液是治疗眼科疾病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眼睛受到的刺激越来越多,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生活习惯等,容易导致眼睛出现瘙痒、干涩等不适症状,于是滴眼液成为必备药品。但不少人在使用滴眼液时存在误区,导致症状不能得到缓解。那么就让药娃来为您纠正这些用药误区,帮您更好地保护眼睛健康吧~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滴眼液的几大分类:
这类滴眼液的名称中,通常包含XX沙星、XX霉素等字样,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等,主要用于眼睑、结膜、角膜等部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这类滴眼液的名称中,通常包含XX洛韦字样,如更昔洛韦滴眼液,主要用于结膜、角膜等部位的病毒性眼部疾病。
这类滴眼液的名称中,通常包含XX松、XX龙等字样,如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主要用于眼部过敏性炎症、内因性非感染性炎症、外伤等。
这类滴眼液的常见成分主要有玻璃酸钠、聚乙二醇等,主要用于缓解视疲劳、减少眼睛干涩等。
这类滴眼液主要有散瞳、缩瞳、降眼压,或者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等作用,应根据疾病情况遵医嘱选择,常见的有阿托品、托吡卡胺、毛果芸香碱、噻吗洛尔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滴眼液使用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