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从柑橘到车间:一粒维生素C的中国制造之路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原创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维生素C不仅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更是抗氧化、增强免疫的“健康卫士”。在中国,维生素C几乎是每个家庭药箱中必备的常见药。然而,许多人并不知晓,如今物美价廉的维生素C背后,也有一段从“面临困境”到“全球领先”的壮阔征程。

破局:中国科学家的“菌种狩猎”

回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一些药厂的维生素C生产曾面临严峻挑战。1958年,东北制药厂率先引进了“莱氏法”生产工艺,搭建起维生素C的生产线,国内各大制药厂纷纷跟进,从而初步满足国内需求,改变了维生素C进口的状况。

196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与北京制药厂合作中了解到维生素C生产面临的诸多问题。当时采用的是维生素C一步发酵法,这种方法在某个工艺阶段经常感染噬菌体,影响维生素产量。他们还了解到老工艺流程中存在污染重、工人操作困难等问题。在查阅大量资料后,科学家们认为可以探索将山梨糖转化成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的步骤也交给微生物来完成,这样既能简化工艺又能保障生产安全。

然而,这个想法怎么变成现实呢?当时没有方便的基因编辑技术,想要找到能高效完成特定反应的微生物,只能一株一株地从能利用山梨糖的细菌中筛选出产酸量高的菌种。科学家们前后筛选了4500多株后才找到理想菌株,随后又用大量的工作完善该菌种最适合的发酵生产条件。终于,中国版本的维生素C生产工艺研发成功,由于工艺中用到了两次发酵,因此称为“二步发酵法”。

逆袭: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二步发酵法直至今日都是我国主要的维生素C生产工艺,二部发酵技术也被海外所认可,1985年9月12日,中国的VC二步发酵技术以550万美元的价格授权给行业巨头罗氏,创下当年中国最大的民用单项技术出口交易额纪录。2022年,我国VC产量近11万吨,占全球90%以上。

每每提起VC二步发酵法,微生物所的科学家都会由衷地感到自豪。小小的维C片镌刻着中国科学家和中国人民“自主自强、弯道超车”的气魄,这种气魄使中国从技术的学习者,成长为创新者和引领者,也必将在今后不断攻坚克难,再创辉煌。

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王锦鸿

审核: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博士后 周梦凯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中国退役老兵重庆丰都
大学士级
一粒维C从柑橘到车间,藏着中国制造的智慧。这小小的东西哪能影响地球运行呀,倒是让我们轻松补充营养,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挺棒的~
2025-07-02
新风科普🌱🌾
少师级
柑橘酸甜,车间忙碌,一粒维生素C串起丰收与健康。中国制造,把自然馈赠变成全民营养,这就是科技的魅力!
2025-07-02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大学士级
维生素C,这一人体必需的“健康卫士”,在中国制造之路上书写传奇。从早年引进“莱氏法”破需求困境,到科学家艰苦筛选菌种,研发“二步发酵法”,实现逆袭,领航全球生产。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