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七世纪的中国僧人第一次将波斯商人赠送的"羊奶"倒入茶盏,他们不会想到这种白色液体将在千年后引发一场饮食革命。全球70%的东亚成年人饮用牛奶后会腹胀不适,这种被称为"乳糖不耐受"的生理现象,却阻挡不了东亚成为全球牛奶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
如何让牛奶这种不太适合东亚人的饮品变得可以饮用?背后是对牛奶成分的科学探索。
01 为什么大量摄入牛奶,会出现腹胀不适?
可能很多成年人都有过经历,那就是,如果你大量摄入牛奶,会出现腹胀、腹泻、肠鸣等情况,而这背后的因素就是:乳糖不耐。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的一种基本成分叫乳糖,它进入人体内后需要经过乳糖酶处理后才能被消化吸收,否则就会引发腹泻。
但是,很遗憾的是,人体负责消化乳糖的基因,有一点特殊。这个基因在婴幼儿时期往往是打开的,但是到了成人后,就出现了地域差异,欧美等地的成年人,可能依然打开着,但东亚地区的成年人,这个基因则基本关闭了。
结果就是,东亚地区成人广泛存在着乳糖不耐。
02 为什么会乳糖不耐?
而其背后的终极原因,就是我们东亚人群体内中负责乳糖分解的重要酶——乳糖酶的编码基因MCM6上的一个rs4988235位点发生变异,导致分解乳糖的能力有三种类型[1]
AA:可以分解乳糖
AG:可以分解乳糖耐受
GG:不能分解乳糖
结果呢,对于我国来说,这个位点大部分是GG,结果也GG了。
为什么?原因很多,比如我们的祖先就是这个基因型,也就是遗传学上的奠基者效应,再比如,我们喝牛奶的历史太短了,缺乏选择压力。
03 如何解决乳糖不耐?
要知道,牛奶,可是被称为“白色血液”,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钙还有水分,可以充分补充营养,基本上各国膳食指南都推荐牛奶为必须营养,我国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要就此放弃牛奶吗?不!解决不了基因,我们就解决乳糖!
策略无非两种。
1、直接乳糖分离出去,理论简单但是实操难度大,不仅工艺非常复杂,还会导致其他营养也受损
2、利用生物的办法,模拟正常乳糖的分解过程,用酶分解。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无乳糖牛奶,如果有乳糖不耐,可以考虑这种牛奶。
清晨的奶锅仍咕嘟作响,但今天的蒸汽里飘着科学的气息——那些曾让肠胃抗议的乳糖,如今化作滋养东方的甘露,正如所有美好的相遇,终将在时光里酿成恰到好处的甜。
1、Arroyo, Marta AS, et al. "Perspectives for Early Genetic Screening of Lactose Intolerance:-13910C/T Polymorphism Traking in the MCM6 Gene." The Open Biology Journal 3 (2010): 66-71.
2、一种低乳糖奶的制备方法.ZL200710000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