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是每一位参观者最向往的瑰宝。其实在它耀眼光芒之外,仍有一批难得一见的国宝,比如常常“出差”的石虎、石跪坐人像。
它们的独特造型和背后的秘密一直备受关注。
01
裸体、光脚、打耳洞,
这位中分哥怎么这样潮?
这样的石跪坐人像,在金沙遗址一共出土了12件。它们造型基本相同,裸体,赤足,双手被绳索反绑,呈跪坐姿态。
头顶梳着中分,四角高翘,像一本翻开的书籍。脑后的两股辫发并列下垂,尾端被反绑的双手遮住。
头顶梳着中分,四角高翘,像一本翻开的书籍。脑后的两股辫发并列下垂,尾端被反绑的双手遮住。
这类形象在三星堆遗址、成都方池街遗址曾有过发现,却不见于中国其他地区,应该是古蜀王国特有的一种艺术造像。
02
一跪就是三千年,
石人是何身份?
在金沙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象征着古蜀王国身份特殊、掌管国家权力的上层贵族。它们都是站立于高高的插座或方座之上,而石人却是双膝下跪、双手被反绑的形象。
金沙青铜立人
石跪坐人像
一跪一站,两者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意味着石人与青铜立人的身份迥然不同,表现的应该是奴隶、战俘或犯人这样的下层人物。在举行祭祀仪式时,它们和其他祭品一起被集中掩埋,献祭给神灵。
但根据石跪坐人像的“跪姿”,也有学者提出了另外一种看法。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石人虽然双膝跪地,但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大腿和身躯并没有直立。
据文献记载,古人两膝着地伸直腰股为跪,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上为坐。而“坐”,是一种古老的礼仪习俗。既然石人像的姿态并非是带有惩罚性质的跪姿,反而是带有礼仪色彩的坐姿,那么他的身份自然也就不是低微的奴隶或者战俘。
文献记载也呼应了这样的猜测。根据《吕氏春秋·顺民篇》的描述,商汤王灭夏之后掌管天下,遇大旱五年颗粒无收。于是汤剪断自己的头发,以木压十指而缚之,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祭品,向天帝求福。百姓愉悦,天降大雨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这样看来,石人像与文献中“桑林祈雨”的汤王相似,是主动献身祭祀的上层人士,在古蜀社会可能象征着当时掌管宗教权力的巫师。
不过,这些看法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石跪坐人像的身份仍然有待讨论。
03
相伴而出的石虎,
是难得的石雕精品!
与这批石人相伴而出的还有10只石虎,均为伏卧状,身体呈灰黑色。整体看上去,威猛而狞厉,自然而拙朴。
这件身长近30cm的石虎是其中的“门面担当”。额头两侧阴刻的胡须,其后阴刻的两个“目”字形眼和三角形卷云耳,栩栩如生。
在虎的口内、嘴部、胡须间、头顶耳间涂满了朱砂,艳丽的色泽十分传神。同时,前爪前伸,后腿凸起,后爪弯曲卧于地上,细部刻画也十分细腻,是商周时期不可多得的石刻圆雕艺术精品。
金沙石人和石虎鲜活的造型,不仅见证着古蜀王国的宗教、风俗和手工技艺,也为中国雕塑艺术提供了新的材料。
虽然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它们意味深长的造型究竟传递了怎样的文化内涵,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我们期待着,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深入,有一天可以慢慢接近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