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鹿角,古蜀人的神圣之物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原创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古蜀金沙文化重要展示场所。
收藏

金沙遗址发掘20年后,在距离金沙遗址驾车距离约15公里的郫都区犀浦街道,犀园村遗址横空出世,为我们补上了古蜀文明拼图中的关键一块

-航拍现场-

2021年8月2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犀园村遗址是成都平原少有的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连续发展的遗址,主要可分为西周聚落春秋墓地两个发展阶段,其春秋时期的墓地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墓地

-发掘现场-

据发掘现场负责人熊谯乔介绍,该遗址正好处在以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等为代表的早期蜀文化向以商业街船棺葬、新都马家木椁墓、双元村墓地等为代表的晚期蜀文化过渡的关键节点上,为建构和完善成都平原先秦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提供了重要材料。

最新发现中鹿骨陪葬现象普遍

2021年3月至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详勘和抢救性发掘,在约3000㎡的范围内共清理出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墓葬80余座、房址10余座、灰坑60余个、灰沟3条、窑1座、灶1座等,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等遗物。

-柳叶形剑-

值得注意的是,犀园村这批墓葬中普遍存在随葬鹿骨的现象。各墓无论大小都有随葬鹿骨的葬俗,数量多寡不一,多者十余件,寡者仅一件。随葬部位主要是肢骨,另有少量的下颌骨和脊椎骨,但不见鹿角的踪迹。

鹿角,古蜀人的神圣之物

与用鹿骨随葬的犀园村墓葬不同,金沙遗址2号坑,是一处面积约300平方米的特殊堆积。

乍一看,这片区域凌乱杂碎,如垃圾场。细细清理,原来这里埋藏有大量的野猪獠牙、鹿角、麂角、少量象牙和玉器、美石及完整陶器。

其中,数千枚野猪獠牙竟然全是野猪的下犬齿,鹿、麂和大象也只有牙角骨骼存在,其他部分的骨骼一概不见。这明显是经过精心挑选之后的特意之举。

-金沙遗址出土的鹿角-

根据民族学及其它相应的考古学材料进行综合研究,专家们认为,这里是一处在国内其他遗址中从未发现过的特殊祭祀遗迹。而鹿角,是珍贵的祭品,可能在古蜀金沙的宗教祭祀活动中起着特殊作用。

鹿在古蜀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管是陪葬的诸多鹿骨,还是用于祭祀的大量鹿角,都与当时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一方面说明古蜀时期的成都平原生活着大量的鹿,另一方面也说明鹿在古蜀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信仰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狩猎业的发达,表现出狩猎在古蜀人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成群的梅花鹿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嬉戏跑跳,再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自然野趣,也带您走入那个万物有灵的古蜀时代,享受当下公园城市的美好生活。

金沙鹿苑位置如下↓↓

评论
北郊社区居委会狄莉
学士级
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