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发中风:每分钟都在和死神赛跑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场景?有人正好好地说话,突然嘴角歪斜、说不出话;或是起身时突然摔倒,一侧身体完全使不上劲……这些可能都是中风的征兆!
作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中风(医学称"脑卒中")每6.2秒就会导致1人致残,每12秒就有1人因它失去生命。更可怕的是:大脑缺血缺氧时,每分钟会死亡190万个脑细胞,且这些损伤不可逆。但如果能在黄金4.5小时内及时救治,多数患者能大幅减少后遗症(如偏瘫、失语)。
如何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救命时间?记住这套全球通用的FAST原则,普通人也能成为家人的"急救先锋"!
二、FAST原则:4步快速识别中风征兆
F(Face脸歪):观察面部是否对称
典型症状:让对方微笑或做"龇牙"动作,若一侧嘴角下垂、无法控制表情(如笑起来只有半边脸动),甚至流口水,就要警惕。记住口诀:"笑脸歪一边,中风在眼前"。
A(Arm手臂无力):双臂平举,看是否单侧下垂
测试方法:让对方双手向前平伸,保持10秒钟。如果一侧手臂无法抬起,或逐渐下垂、无力,甚至拿不住东西(如端着的杯子突然摔落),可能是中风信号。注意:有些患者仅表现为手指麻木、握力减弱,并非完全无力,也要重视。
S(Speech言语不清):听说话是否含糊、混乱
典型表现:突然说不出话、吐字困难(如"喝水"说成"喝虽"),或能听懂别人说话,却无法准确表达(如想拿筷子,却说"给我那个……那个……"),甚至答非所问。简单测试:让对方重复一句常用语,比如"今天天气很好",若无法清晰重复,立即进入下一步。
T(Time立即就医):出现症状,立刻拨打120!
关键行动:只要出现上述任意一个症状,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并记录症状出现的具体时间(这对医生判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千万不要等!不要觉得"休息一下就好",更不要自己开车去医院——急救车配备的溶栓药物和设备,能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三、送医前的3个"救命细节",很多人都做错了!
1.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
如果患者已倒地,不要强行扶坐或用力摇晃患者(可能加重脑出血),应让其安静平卧,头部轻轻偏向一侧(呕吐时防止误吸窒息)。若有假牙,先取下。
2.别喂水喂药!
哪怕患者喊"口渴",也不要喂任何东西。中风可能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喝水易呛入肺部引发肺炎,错误服药(如随便吃降压药)可能加重病情。
3.记住"两个时间"
· 症状具体出现时间:比如"10点15分发现嘴角歪斜";
· 最后正常时间:比如“昨晚睡觉前还好好的,早上起床就歪了”。
这两个时间对医生判断能不能溶栓特别重要!
四、这些"伪装者"症状,也可能是中风!
FAST是最典型的识别法,但部分中风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需格外注意:
突然剧烈头痛(像"头要炸开",伴随恶心呕吐);
单眼突然失明(眼前一片黑,几分钟后恢复,可能是"眼中风",也是中风前兆);
平衡障碍(走路突然不稳,像喝醉酒一样,甚至无法站立);
意识模糊(叫名字反应迟钝、嗜睡,严重时昏迷)。
一句话总结:只要出现突然发生的、持续不缓解的身体异常(尤其是单侧症状),都要怀疑中风,立刻用FAST原则排查!
五、预防中风:比急救更重要的"提前准备"
虽然FAST能救命,但预防才是最好的"解药"。以下三类人尤其要注意:
1.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
核心:严格控血压(理想值<12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LDL-C<2.6mmol/L)、血糖(空腹<7.0mmol/L),定期复查。
2.房颤患者
关键:房颤会导致心脏血栓脱落,引发中风风险比常人高5倍!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抗凝治疗(如服用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
3.生活习惯差的年轻人(30+警惕!)
改变:戒烟戒酒(酒精升高血压,烟草损伤血管)、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等)、拒绝"久坐+熬夜+高盐饮食"。
六、一张表记住FAST,全家都能学!
最后提醒:中风不是"老年病"!近年来30-50岁中青年发病比例逐年上升。学会FAST,不仅能自救,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家人的生命——毕竟,最好的医生,是懂得科学急救的"身边人"。
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脑病三科 主治医师 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