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展厅
堪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最具看点的展厅
这里不仅有火出圈的“太阳神鸟”本鸟
还有从金沙遗址上万件文物中
精挑细选的数十件千载遗珍
每一件都浓缩和见证了
金沙文化的辉煌与灿烂
四节玉琮,古蜀匠心之作!
2001年2月10日上午
此时距离金沙遗址发现刚刚过去两天
抢救性发掘和保护工作
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
当时正作为考古队员
在工地施工的土堆里筛选文物
突然摸到了一件冰冰凉凉、像是玉器的东西
没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件四节玉琮
而后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
在金沙遗址竟发现了三十多件玉琮
是目前国内良渚文化以外区域
出土玉琮最多的一处
可见玉琮在金沙礼制系统中
拥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周礼》
玉琮,在古代是重要的礼天之器
在这件四节玉琮的制作上
古蜀先民更显得格外用心
不仅精心选用质量上乘的整玉
来塑造它的身体
而且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进行刻画和琢磨
玉琮每节饰有九道平行直线纹
只见纹条刻划的
平直而规整,纤细而流畅
并不像3000多年前的做工
更值得一提的是
四节玉琮重约八斤
是个十足的“重量级”选手
要在它身上钻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国古代玉器钻孔
主要用竹、骨、木、石等管、柱状工具
加解玉砂蘸水不断旋转碾磨而成
此法常常会在孔壁留下钻痕
四节玉琮的孔两端大,中间小
推测还采用了两面对钻的方式
虽然难度升级
但其孔壁异常光洁、平整和圆滑
同时也不见对钻时常易留下的错位痕迹
不知道古蜀工匠是切磋琢磨了多少时日
才在它身上成功钻出
直径6.8cm、高16.6cm的孔
又耗费了多少时间
来对它进行如此精心、细致的打磨
而四节玉琮最独特之处
还在于它的形制
与以往所出的商周玉琮不同
它一边保留了较多良渚文化晚期玉琮
体形高大、分节分槽的风格
同时制作上又带有明显的
商式玉琮简朴平实的作风
无论从重量大小还是制作上看
四节玉琮都是目前所见商周玉琮的精品
是四川盆地青铜文化中
自有玉琮的代表和典范
“穿高领”的牙璧,四川首次发现!
玉璧,与玉琮一样
是礼天地四方的六器之一
其中,牙璧是形制比较特殊的一种
外缘一般有三节或四节牙状突起
或附有多少不等的齿状饰
其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兼及辽东和陕北一带
在金沙遗址发现之前
牙璧这种器物还从未在四川地区出现过
这次上新的这件牙璧
属于金沙牙璧中的扛鼎之作
不仅体大厚重,表面打磨平滑
其形制也明显区别于以往各地所出
除了典型的齿状饰
器物两面还有蜀地玉器流行的“高领”
被形象地被称为“有领玉牙璧”
因此它不仅与其他金沙牙璧一同
填补了四川地区过去不出牙璧的空白
也见证了中原文化与古蜀文化的
相互交流与影响
同时,这件有领玉牙璧
也呈现出金沙玉器的典型特色
沁色丰富——
由于长时间的埋藏
与土壤、水、化学物质等接触
玉的颜色发生改变
器表呈现出褐、黄、黑等多色斑块
局部还有白化现象
就像一幅自然着色的山水画
别有一番古典美学韵味
从巡展意大利对话古罗马
到香港文物探知馆闪耀“金沙之光”
……
这些年来
四节玉琮和玉牙璧作为金沙文化使者
走访全国各地近30座城市
和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助力古蜀文明之光闪耀中国、走向世界
这一次,他们回到金沙
共话古蜀辉煌,期待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