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星芒逸韵:阳桃的自然密码与人文印记

郑州植物园
原创
郑州植物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区四个中心核心区
收藏

在郑州植物园热带植物展览温室内,阳桃花已经悄然开放。这种原产于亚洲热带的多年生常绿乔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植物学密码,更在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沉淀出别具一格的人文底蕴。

阳桃(Averrhoa carambola)是酢浆草科阳桃属乔木,又名五敛子、五棱果等。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因远洋而来,广东称之为洋桃,福建人称之为杨桃。英文名称为Star fruit,从其果实呈五角星状就能知道英文名字的由来。

阳桃一般一年可多次开花结果。以华南地区为例,花期主要集中在4-12月,果实成熟期从7月持续至次年2月。第一次花在4-5月开放,果实于7-8月成熟,称为 “头造果”;第二次花在6-7月开放,果实于9-10月成熟,称为 “正造果”;第三次花在9-10月开放,果实于12月至次年2月成熟,称为“二造果”。不同批次的果实品质略有差异,其中正造果果实较大,品质最佳。

阳桃果实为肉质浆果,下垂,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多数为5棱,成熟果实横切面呈现规则的五角星形状,这一独特的几何造型堪称自然界的奇迹。果实表皮光滑,未成熟时呈淡绿色,成熟后转为蜡黄色,有些品种甚至带有暗红色晕斑,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果肉脆嫩多汁,种子黑褐色,数粒至十余粒不等。

阳桃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记载 “五敛子,大如木瓜,黄色,皮肉脆软,味极酸,上有五棱,如刻出。南人呼棱为敛,故以为名。以蜜渍之,甘酢而美,出南海。”,这是关于阳桃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岭南文化中,阳桃因 “棱” 与 “灵” 谐音,被赋予了 “灵动”“聪慧” 的美好寓意,常出现在节庆果盘之中。在《临海异物志》、《本草纲目》、《桂海虞衡志》、《广东新语》等古籍中,均有对阳桃的记载,可见其栽培历史悠久。

在民间传说里,阳桃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颇有渊源。相传铁拐李云游至南方,见当地百姓饱受干旱之苦,便将随身葫芦中的仙水洒下。仙水落地之处,长出了一种奇特的果树,结出的果实横切如星芒。百姓们食用后不仅解渴充饥,还恢复了体力,为感谢仙人,将这种果实称为 “阳桃”,寓意 “扬善积德,桃李满园”。

在艺术领域,阳桃也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如南宋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中 “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贵似荔枝来”;苏东坡在《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一诗中写道“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夸。恣倾白蜜收五棱,细劚黄土栽三桠”;此外,晚晴“二居”所倡导的“撞水撞粉”画法,使得阳桃成为岭南花鸟画中常见题材之一,影响粤地近百年。

从热带雨林的自然馈赠到东方文化的诗意栖居,阳桃以其独特的形态、丰富的内涵,在植物学与人文领域书写着动人篇章。在现代园林发展的新征程中,随着气候的变化以及栽培繁育技术的进步,这颗 “五角星果实” 或将跨越地域界限,绽放出新的光彩,增添一抹别样的热带风情。

评论
科普5dfc4f1b
太师级
2025-07-08
导火索121
大学士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5-07-07
科普62a1537e
少傅级
已学习。
202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