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光催化+酶催化“双剑合璧”:C-H键氧化官能团化产率81%、对映选择性99%如何实现?

Engineering前沿
工程院Engineering系列期刊内容精选
收藏

在有机合成领域,给惰性的C-H键(碳氢键)“精准加氧”是道难题——这类反应就像在密集的“化学键森林”里精准修剪,传统方法要么依赖高温高压的强氧化剂,要么选择性差、副产物多。我国科研团队在《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用“光催化产H₂O₂+酶催化氧化”的组合拳,让这一过程变得高效又“温柔”:产率最高81%,对映选择性(手性纯度)达99%。

酶催化的“甜蜜烦恼”:H₂O₂的“双刃剑”效应

非特异性过氧合酶(UPO)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在温和条件下催化C-H键氧化,甚至能区分手性分子的左右结构。但它有个“致命弱点”:依赖H₂O₂作为氧化剂,却对H₂O₂浓度极其敏感——浓度稍高就会“罢工”甚至失活。因此,如何“细水长流”地为UPO提供H₂O₂,成了关键。

光催化产H₂O₂是理想方案:利用太阳能驱动氧气还原反应,边产边用,避免H₂O₂积累。但常用的硫化镉(CdS)半导体催化剂有两个“硬伤”:一是表面容易分解生成的H₂O₂,二是光生电荷(电子-空穴对)复合快,效率低。

给CdS“穿外衣”“装加速器”:双重改造破解难题

科研人员给CdS设计了一套“升级套装”:首先,用超分子聚合物(由烯丙胺和联吡啶二羧酸自组装而成)给CdS“穿外衣”,这层“外衣”能减缓H₂O₂在CdS表面的分解,还能减少光腐蚀(光照射导致的催化剂损耗);接着,在“外衣”上锚定一种铑配合物[Cp*Rh(bpy)H₂O]²⁺,相当于给催化剂“装加速器”——这种配合物能选择性促进“双电子还原路径”,让氧气更高效地转化为H₂O₂,同时避免生成有害的羟基自由基(会破坏酶活性)。

改造后的催化剂M@CdS,光催化产H₂O₂的速率达到1345 μmol·L⁻¹·g⁻¹·h⁻¹,是纯CdS的2.4倍。更重要的是,它能稳定运行5次以上,“耐用性”大大提升。

光-酶“接力赛”:C-H键氧化“精准度”拉满

有了稳定的H₂O₂供给,M@CdS与UPO组成的“光-酶催化体系”开始了“接力赛”:光照下,M@CdS持续产生H₂O₂;UPO“接住”H₂O₂,将其转化为活性中间体,精准攻击底物分子的C-H键,生成手性醇类化合物。

实验显示,以乙苯为模型底物,这一体系的产率高达81%,产物的对映选择性(ee值)达99%——几乎只生成一种手性构型的产物。扩展实验中,包括不同取代基的芳香烷烃、环烷烃在内的多种底物,都能转化为对应的手性醇,产率51%-88%,ee值90%-99%。

从实验室到工业:还有多远?

这项研究为惰性C-H键的选择性氧化提供了新思路,但要走向实际应用,仍需解决几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如何降低铑等贵金属的使用成本?此外,UPO的大规模制备和固定化技术也需要优化,以适应工业生产需求。

未来,随着光催化剂设计和酶工程技术的进步,这类“光-酶耦合”体系可能成为绿色合成的“利器”——在制药、精细化工等领域,为高附加值手性分子的合成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