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最强高温来袭!这些防暑误区别“踩坑”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7月1日至7日,全国十余省份将开启“桑拿”模式。今明两天,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将进入鼎盛阶段,高温范围将囊括华北南部到华南中北部大片区域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气象局7月3日18时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2025年第2期):

预计,7月3日20时至4日20时,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中西部、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新疆等地高温健康风险较高(黄色预警)

山东、江苏、安徽、河南、黑龙江、吉林、上海、湖北、江西、天津、河北、内蒙古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橙色预警)

其中,山东大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东部、黑龙江西部和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红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今天(4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预计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四川东部、重庆、华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新疆南疆盆地、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湖南东部和北部、江西、浙江北部、福建南部和西北部、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新疆吐鲁番、陕西关中、山东中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湖北西部、浙江西北部局地可达40℃以上。

高温天气

如何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这份防暑指南请收好!

↓↓↓

另外,长时间的高温高湿环境,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是一段需要格外小心的时期。老人和孩子等重点防护人群要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外出,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宜温度,注意补水。出现头疼头晕、出汗多、注意力不集等轻微中暑症状,可尝试自行调节;如果出现严重中暑甚至热射病,一定要及时送医治疗,避免中暑引发脏器衰竭,危及生命。

面对持续“烤”验,如何避开防暑误区?

误区一:冷食冷饮能解暑降温?

很多人一旦感到燥热,就会选择喝冷饮降温。然而,这种凉爽感觉并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反而会对身体产生诸多伤害。因为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当冷饮进入体内后,体温骤降,机体就会自行燃烧热量维持正常体温。因此,贪食冷食冷饮不仅起不到解暑降温的作用,反而会加重暑热和肠胃负担,增加中暑风险。

误区二: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

中暑跟人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相关,并非只有在太阳下暴晒才会中暑,长时间待在密闭无风、高温高湿的室内也会中暑。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从高温的室外回到室内,且室内空调温度过低时,可能出现怕冷、发热、腹痛吐泻、无汗、胸闷等症状,这也是中暑的一种表现。

误区三:中暑就喝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并非中暑特效药,使用不当可能加重症状。藿香正气药性偏温,适用于夏季暑热湿盛、汗液大泄、肌肤毛孔开放时避热趋凉、忽冷忽热造成的不适症状。而长时间在高温暴晒的环境下活动导致的中暑并不适用藿香正气水,甚至可能“火上浇油”,导致病情加重。此外,由于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注意不能与头孢类药品合用。

误区四:日常防晒会导致缺钙?

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后,能够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体内钙的吸收。于是就有人认为,日常防晒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导致缺钙。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的日常防晒措施没有那么严格,不可能长时间完全屏蔽紫外线而导致人体维生素D合成不足。事实上,皮肤只要裸露在外短短几分钟,就足够合成人体日常所需的维生素D。因此,我们不必因担心缺钙问题,而使皮肤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让皮肤老化受损,这样做得不偿失。

误区五:高温天冲个冷水澡,可以预防中暑?

冷水冲洗之后,体表毛细血管和毛孔会收缩,汗腺相当于就关闭了,反而会影响散热。身体处于高温大汗中,突然的冷水刺激不仅会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会诱发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建议在高温闷热的夏季最好洗温水澡,洗完一定要擦干。

综合来源:国家疾控局、应急管理部、中央气象台、人民日报等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无为通达
少傅级
面对今年以来最强高温的来袭,公众需高度重视防暑降温工作,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防暑误区。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防暑知识和常见的误区分析:一、正确的防暑措施‌穿着合适‌:选择宽松、透气、浅色的棉质衣物,利于汗液蒸发和散热,避免穿着紧身或深色衣物以防吸收过多热量。‌使用防晒用品‌:在户外活动时,要戴宽边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降低中暑风险。‌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如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缩短户外活动时间,并增加休息次数。‌改善环境‌:在室内场所如办公室、车间等,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可通过开窗、使用风扇、安装空调或通风设备等方式,促进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及时补水‌:及时补充水分是防暑降温的关键,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水,一般不少于1500~2000毫升。可以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除了白开水,也可适量饮用含盐的饮品,如淡盐水、运动饮料等,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盐分。‌调整饮食‌:适当食用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如西瓜、绿豆汤、冬瓜汤、苦瓜等。同时,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身体的燥热感和肠胃负担。二、常见的防暑误区及纠正‌误区一:不出汗就不怕热‌分析:无汗可能是热射病的前兆。人体通过出汗来散热,如果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而不出汗,可能是身体调节功能出现问题,应及时就医检查。‌误区二:喝冰水更解暑‌分析:喝冰水易引发胃肠痉挛,反而可能加重身体的不适。应饮用温水或常温水,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误区三:空调温度越低越好‌分析:空调温度过低会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如感冒、关节疼痛等。建议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6℃左右,既能保持室内凉爽,又能减少因温差过大导致的不适。‌误区四:长时间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分析:长时间待在密闭无风、高温高湿的室内也有可能中暑。尤其是体弱多病者、老人更要警惕室内中暑。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误区五:运动后立即用冷水冲洗身体‌分析:运动后身体毛孔扩张,冷水刺激会使毛孔突然收缩,导致身体热量无法散发,容易引起感冒、发烧等疾病。应先用毛巾擦干汗水,休息片刻后再用温水洗澡。综上所述,面对高温天气,公众应采取正确的防暑措施,并避免陷入常见的防暑误区。通过科学合理地调节自身状态和环境条件,我们可以有效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挑战。
2025-07-04
清风徐来爱科普
学士级
此次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指南是我国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重要公共卫生举措,通过精准分级和针对性建议,帮助公众有效降低高温健康风险。请公众积极配合,落实防暑措施,保护自身及家人健康。
2025-07-04
冲冲
大学士级
高温天气下,科学防暑至关重要,希望大家熟读这篇科普短文,避免这些误区,安全度夏!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