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丨长期吃味精,会损害身体健康?

科普海南
原创
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收藏

一勺晶莹剔透的味精,曾是无数家庭厨房“健康杀手”,甚至流传着“长期吃味精会掉头发”、“会导致记忆力减退”

等骇人听闻的说法。味精真的如此可怕吗?食用味精会不会损害身体健康?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是一种由谷氨酸和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1.谷氨酸是人体所需的一种氨基酸,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中,如鸡蛋、牛奶、肉类、豆类等。

2.钠元素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电解质,参与调节体液平衡、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重要生理过程。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味精的主要成分都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并非“有害化学物质”。

味精能为食物增添鲜味的奥秘,源于它与人类味觉受体的奇妙互动。我们的舌头上分布着专门感知鲜味的味觉受体,当味精进入口腔,谷氨酸钠会与这些受体结合,刺激味觉神经,向大脑传递鲜味信号,从而让食物的味道更加鲜美醇厚。

然而,关于味精有害健康的争议,主要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项研究。有学者提出“中国餐馆综合征”,称食用含味精的食物后,会出现头痛、恶心、心悸等症状,但后续大量科学研究并未证实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所谓的不适症状,可能是由食物过敏、暴饮暴食、饮酒等多种因素引起,并非味精单独导致。

不过,长期过量食用味精,确实可能带来一些健康风险,但问题的关键并非味精本身有害,而是“过量”。味精中含有钠元素,长期大量食用会导致钠摄入超标,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这与长期过量食用食盐、酱油等含钠调味品所带来的健康隐患是一样的。因此,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控制味精的使用量,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