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门坤珍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 宁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徐晓婉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护师
审核:郭玉玉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盛夏时节,空调房虽为现代人提供了避暑的舒适环境,但临床观察表明,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可能导致“空调综合征”,表现为手脚冰冷、关节疼痛,甚至胃肠功能紊乱等寒邪内侵症状。从中医理论看,夏季人体腠理开泄,阳气外浮,形成“外热内寒”的生理特点。若过度依赖空调,寒邪可循经入里,损伤脾胃阳气,诱发或加重虚寒证候。此时,如顺应天时进行“热养”,例如,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温补脾肾、振奋阳气,有效改善寒性体质,是夏季养生的绝佳选择。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夏季热养正当时 中医艾灸显身手
艾叶性温、味苦,辛香透达,具有纯阳之性,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十分有效,这种温热刺激能渗透到人体深层,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让寒邪无所遁形。
【穴位推荐】
1. 大椎穴 位于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犹如人体阳气的“总开关”。它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总督一身之阳气。
作用:夏季艾灸大椎穴,能振奋全身阳气,帮助抵御空调冷风的侵袭,有效缓解因受寒引起的颈肩部僵硬、疼痛和感冒症状。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 神阙穴 即肚脐,是人体生命最隐秘的要穴,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
作用:艾灸神阙穴,可温补脾胃,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对于夏季因贪食生冷导致的腹痛、腹泻、胃脘冷痛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能温暖中焦,让脾胃重新“热”起来,消化吸收功能恢复正常。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 关元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是人体元气汇聚的地方,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作用:艾灸关元穴,能培补人体的元气,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使体内阳气充足,从而驱散下焦的寒邪,改善手脚冰凉、腰膝冷痛、夜尿频多等阳虚症状。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长寿穴”之称。
作用:艾灸足三里穴,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与运行。脾胃强健了,气血充足,就能更好地滋养全身,让身体从内而外暖起来,同时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科学艾灸 事半功倍
1. 艾灸方法 艾灸的最佳时间是在白天,一般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皮肤2~3 cm,使局部皮肤感到温热舒适,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也可使用艾灸盒,将艾条点燃放入盒内,固定在穴位上施灸,这样操作更方便,尤其适合居家艾灸。
2. 艾灸频率 初期可以每周艾灸2~3次,每次选取2~3个穴位,随着身体对艾灸的适应和症状的改善,可逐渐调整艾灸的频率和穴位。但要注意,不可过于频繁地艾灸,以免引起上火等不适症状。
3. 注意事项 艾灸时要选择空气流通、安静舒适的环境;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时不宜艾灸,建议饭后1~2小时进行艾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止艾灸;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即吹空调、风扇或洗冷水澡,同时要多喝温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如果在艾灸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三、搭配“五法”效果更佳
除艾灸外,还可结合以下方法增强祛寒效果。
1. 饮食法 温热食材,如生姜、桂圆、红枣、枸杞等。
(1)生姜:每日3~5片(10~15 g),建议早晨食用效果最佳。可切片泡水或煮茶,去皮可减轻辛辣感。
(2)桂圆:每日8~10粒(干品约15 g),可与红枣搭配煮粥或泡茶。鲜桂圆可增至12~15粒。
(3)红枣:每日中等大小6~8颗(约20 g),建议去核食用,更易释放有效成分。
(4)枸杞:每日15~20粒(约10 g),不宜高温久煮,应在最后5分钟加入。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 运动法
(1)八段锦:推荐“双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两式,每式重复8次。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太极拳:重点练习“云手”和“揽雀尾”,每日15分钟。
(3)慢跑:配速为每千米7~8分钟,每次20~30分钟。
(4)散步:最佳步速为100步/分,时间40~60分钟。
运动监测指标: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出汗程度以额头微出汗、不湿衣背为度,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温盐水200 ml。
晒背法
(1)最佳时段:上午8至9时,或者下午14至16时。
(2)着装建议:穿深色纯棉背心,不可使用防晒霜,以免阻挡紫外线。
(3)配合呼吸:晒背时配合腹式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
(4)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每次晒背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泡脚法
(1)基础方:艾叶30 g+生姜50 g(切片)煮沸10分钟,兑凉水至40 ℃。
(2)加强方:基础方加花椒20粒、红花10 g(适用于重度寒湿)。
总之,夏季热养不是简单的“以热制热”,而是通过科学方法平衡内外环境。从今天开始实施这些方法,不仅能缓解空调带来的手脚冰凉、关节酸痛等不适,更能为秋冬季节储备充足阳气,构建全年健康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