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红丹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审核:刘慧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副主任医师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高龄、失能老人越来越多,导致长期卧床患者增加,压疮发生率逐年增高。卧床老人如果患上压疮,不但会加重病情,增加痛苦,而且易引起继发性感染,严重时危及生命。今天就让我们深入“压疮”这个话题,一起来聊聊,预防压疮你都做对了吗?
一、什么是压疮?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力性损伤,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好发于长期卧床、坐轮椅等活动受限的老年群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增加医疗成本和家庭护理负担。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压疮是怎么发生的?
(1)压力因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卧床时身体与床面接触部位持续受压,尤其是骨骼突出处(如骶尾部、足跟、肘部、肩胛部、枕骨粗隆等)压力集中,皮下组织血液循环受阻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就会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引发压疮。
(2)摩擦力:老年患者在翻身、移动过程中,皮肤与床单、衣物等表面产生摩擦,会损害皮肤角质层,使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外界细菌容易侵入,增加压疮风险。例如,床单不平整、有褶皱,或者患者穿着材质粗糙的衣物时,摩擦力会明显增大。
(3)剪切力:床头抬高或坐轮椅时,身体下滑,皮肤与深层组织产生相对位移,形成剪切力,这种力会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比垂直压力更具危害性,能迅速破坏血管,阻碍血液循环,导致深层组织坏死,进而引发压疮。
三、如何预防压疮?
(1)勤翻身:一般每2小时为卧床患者翻身 1 次,可使用翻身辅助器具(如翻身枕、楔形枕),可维持身体各部位合理受力,分散压力,避免局部持续受压。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损伤皮肤。同时,可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及时发现早期压疮迹象(如皮肤发红、发热、疼痛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2)勤擦洗:每日用温水(水温 40~45℃为宜)擦拭皮肤,尤其是易出汗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擦拭后及时涂抹润肤霜,防止皮肤干燥皲裂。
(3)勤清理: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清理排泄物、分泌物,避免刺激皮肤。及时更换尿布或失禁垫,保持肛周、会阴部清洁干燥,可使用皮肤保护剂隔离排泄物对皮肤的侵蚀。
(4)有效减压:在床垫上铺设气垫床、减压床垫,能通过气体的流动或床垫的特殊材质有效降低身体与床面之间的压力;也可在易受压部位(如足跟、肘部、内外踝等)放置软枕、海绵垫、水胶体敷料等减压,水胶体敷料还能吸收少量渗液,保持局部皮肤湿润,促进血液循环。
(5)增加营养:保证老年患者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建议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2~1.5克)、维生素(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等)和矿物质(如海产品、坚果等富含锌,锌元素可促进伤口愈合),以促进皮肤健康和组织修复,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食欲不佳的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制剂。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发生压疮了怎么办?
如果老年居家患者发生压疮,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1.评估压疮程度:可用四期两阶段描述
1期:皮肤完整,出现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此阶段应加强翻身等措施,避免压疮进一步发展。可使用透明贴或薄的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改善局部血运。不可按摩揉搓发红部位。
2期:部分皮层缺失或出现水疱。要先清洁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使用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覆盖。如果有水疱,直径小于0.5cm的可让其自行吸收;对于较大的水泡,应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保留疱皮,再覆盖敷料。
3期: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没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此时需请医护人员处理,要先进行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清创后根据创面大小和渗液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4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伤口床可能会有腐肉或焦痂,常伴有感染。请医护人员先进行外科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根据不同愈合期渗液特点合理选择敷料,维持局部伤口湿性愈合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同时,可能需要根据感染情况使用抗生素。
深部组织损伤阶段:此期皮肤完整但皮肤局部出现紫色或紫黑色充血性水疱,进一步发展为焦痂覆盖。
不可分期阶段:如缺损涉及皮肤全层,实际深度无法确认,需要医护人员清创后暴露伤口床来判断。
2.日常护理要点
(1)保持创面清洁:每天或根据创面情况定期清洁创面,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避免用力擦拭,防止损伤新生组织。
(2)控制感染风险:如果创面出现红肿、渗液增多、有异味或发热等感染迹象,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外用消毒药物,如碘伏,但避免长期使用以免影响创面愈合。
(3)加强营养支持:和预防压疮时一样,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促进创面愈合。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因为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锌对伤口修复有重要作用。
(4)减压和体位管理:继续为患者做好减压措施,使用减压床垫、软枕等。同时,调整患者体位,避免压疮部位再次受压,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