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在史前海洋中,爬行动物怎样“生娃”?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官方账号
收藏

在国家海洋博物馆的《远古海洋》和《龙的时代》展厅中有不少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化石标本。

那么在史前海洋中,这些爬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现生海洋爬行动物繁殖后代有两种方式:

一类例如海龟,是在繁殖季节登上陆地产卵,卵在陆地上孵化以后,幼体再返回海洋生活;

另一类例如海蛇,卵在母体内孵化,幼体直接在海水里娩出。

远古时代已灭绝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谜。

这些爬行动物想生活在海里必须应对的挑战是:卵必须产在陆地上,一旦在水里的时间过长,其内部的胚胎就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那么鱼龙和蛇颈龙这些生活在远古时代海洋中的爬行动物是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呢?

在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地区发现了不少体内含有胚胎的鱼龙化石和鳍龙(代表了蛇颈龙的祖先类型)化石,这表明这些史前海生爬行动物是以胎生的方式直接生产幼体的。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甚至收藏了一块反映雌性鱼龙正在生产小鱼龙的化石。

《龙的时代》展厅——鱼龙标本

化石告诉我们,小鱼龙在母亲体内生长成形,分娩的时候,就像海豚一样,先娩出尾部,再娩出头部。这样,当它一离开母体,马上就可以浮出水面换气,以免因窒息而亡。

评论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大学士级
在史前浩渺的海洋中,现生海洋爬行动物以登岸产卵或体内孵卵的方式延续生命。而鱼龙与鳍龙等远古精灵,选择胎生。小鱼龙娩出时先露尾,争得那珍贵的第一口呼吸,开启生命新章。
2025-07-10
无为通达
少傅级
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繁殖策略反映了从陆地到海洋的过渡适应性:早期类群(如原龙)可能保留卵生,而高度特化的类群(鱼龙、沧龙)则通过卵胎生彻底适应水生生活。这些策略与运动方式、呼吸系统等协同演化,共同塑造了中生代海洋生态系统的格局。化石记录的局限性仍存争议,未来胚胎学与软组织研究或提供更直接证据。
2025-07-10
科普5f0815426b613
贡士级
巳阅读
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