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银川市唐徕中学-金海豹-辅导老师:胡晓娜
公元3000年,地球环境急剧恶化,淡水资源即将枯竭。据各种研究报告显示,地球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人类开始了太空殖民的探索。生存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考验。
在月球生物研究所中,科学家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已经克服了反重力有机物土壤技术,发现了地下水,但是粮食种子能否在宇宙辐射中稳定生长,培育出来的农作物会不会对人类造成影响,这一问题让他们陷入了沉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不断查阅文献,挑选适宜种植的植物种子。虽然这个项目进展缓慢,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他们仍然坚信,只要不断努力,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让项目更加顺利,所长决定申请国家帮助,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上级讨论后,决定通过了关于太空粮食安全与种子研究计划,即“847”计划。这个计划是由各国种子研究专家合作,旨在研究出能够在太空强辐射条件下稳定生长的高产超级种子。唐博士也应邀参加了这一计划。在昆仑山,唐博士带领团队模拟太空环境,采用了更加适宜携带的体积小的种子,如小麦、番茄、大豆等。他深知种子工程的重要性,明白争分夺秒的紧迫性。因此,他将无法生存的种子收集起来,并通过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太空的环境杂交出一种基因稳定、环境简单、抗辐射的高产作物。然而,国际上一些声音不断,他们普遍认为这不可能实现。尽管面临质疑,唐博士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三个月过去了,唐博士在质疑声中离开了昆仑山,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科学的信心,继续投身于太空粮食安全与种子研究的道路上。
抱着不服输的精神,唐博士并没有放弃种子研究的事业。他主动调任到青藏高原种子站,虽然职务只是研究员这样的闲职,但他并不在意。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作为保密单位,各种实验仪器材料、种植苗圃、先进种子技术、研究文献一应俱全。或许是巧合,又或许是宿命,他突然有了灵感。就在种子站中,他开始了研究。虽然种子工程是经常积年累月进行的,但他为此经常熬夜,只为了争分夺秒。种子站的工作虽然枯燥乏味,但唐博士却看到成功的希望。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终将能够为太空粮食安全与种子研究计划做出更大的贡献。
时间匆匆流逝,唐博士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型杂交稻。这种稻谷不仅在稳定性、生长条件方面表现出色,还能够抵御强烈的辐射。然而,唐博士的身体却在这个时候急转直下。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但唐博士的病情却没有好转。辐射几乎蔓延了全身,扩散到了内脏。尽管如此,唐博士依然坚定地面对着这个挑战,他深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找到解决办法。他的坚持和勇气令人敬佩,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希望和勇气。
在公元3045年,唐博士离世了,这位种子研究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带着一颗种子走向永恒的彼岸。他的杂交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世界带来了丰饶和希望。唐博士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他的精神将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为人类的未来开辟更加美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