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在ICU,医护如何为患者点亮“睡眠星光”?一文为你揭秘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对 ICU 患者来说,睡眠不是简单的休息,更是关乎康复的 “生命修复工程”。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伤口愈合变慢,甚至引发谵妄(表现为胡言乱语、情绪躁动)或延长康复周期。

那么,ICU 的夜晚为何让患者如此煎熬?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用医学温度与中西医结合方案,为患者驱散 “睡眠阴霾”。

重症患者为何如此难眠?

**1. 环境风暴:**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的报警声,医护人员夜间交接班、紧急处理病情的脚步声,彻夜长明的灯光……这些都在无情地轰炸着患者的感官,让他们难以入眠。

**2. 救命操作“打断”睡眠:**救命是第一位的,但夜间给药、生命体征监测、翻身拍背、抽血检查等,都可能打断患者刚刚进入的浅睡眠,让他们的睡眠碎片化。

**3. 病痛煎熬:**呼吸困难、伤口剧痛、持续咳嗽……这些不适感,加上焦虑恐惧的情绪,像无形的枷锁,锁住了患者的睡意。

**4. 药物的双刃剑:**一些用于镇静、镇痛的药物,本身就可能干扰正常的睡眠结构,导致患者嗜睡,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ICU 里的“睡眠守护计划”

ICU医护人员会通过医学人文关怀,让患者睡得更安心。

1. 环境改造:让ICU“变温柔”

灯光调暗:夜间调暗病房灯光,模拟自然睡眠环境;必要时为患者佩戴遮光眼罩,减少光线干扰;

声音降噪:用隔音材料减少机器噪音,关掉不必要的监护仪报警声,改用振动提示;非紧急操作延迟至晨间,医护人员踮脚走路、耳语交流,推车更换静音轮,让病房“静下来”;

人性化安排: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夜间打扰,让患者拥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睡眠环境。

2. 心理支持:让焦虑“退场”

提前沟通:医护人员会用简单的话解释治疗流程,减少患者的未知恐惧;

听听“熟悉的声音”:家人可以录一段“声音日记”(比如“爸爸,今天我给你带了最喜欢的花,等你回家”),让患者听着熟悉的声音入睡,感受到家人的陪伴;

试试“深呼吸”: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以跟着护士的指导,慢慢吸气、呼气,把焦虑“呼”出去,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

3. 身体舒适:让疼痛“走开”

调整姿势:如果躺着不舒服,可以告诉医护人员,他们会帮患者垫枕头、调床位,或者换个更舒服的姿势,让身体得到放松;

止痛药帮忙:如果伤口疼,医生会用止痛药以缓解疼痛,让患者不再“痛并难眠”。

中西医结合治疗:点亮“睡眠的星光”

ICU患者的睡眠问题,不是单靠“安眠药”或镇静镇痛药物就能解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

1. 中医调神:让身体“静下来”

**针灸助眠:**通过针灸调节神经、缓解焦虑,让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

**耳穴压豆:**在神门、心、皮质下、内分泌、睡眠深沉穴等穴位贴压王不留行籽,调节自主神经,改善睡眠,让患者的睡眠更加深沉、安稳。

2. 西医优化:精准用药,减少干扰

**动态镇痛方案:**通过疼痛评分量表,实现镇痛药物个体化精准滴定,既缓解疼痛,又减少药物对睡眠的干扰;

**浅镇静策略:**维持患者可唤醒状态,每日实施唤醒试验,减少药物对意识的抑制,让患者更加清醒、舒适;

**呼吸机同步化:**调整呼吸机参数匹配患者自主呼吸节律,减少人机对抗,让患者的呼吸更加顺畅,睡眠更加安稳。

专家提醒

重症医学科主任万荣文教授提醒:ICU 患者的睡眠管理不是 “小事”,而是关系康复的重要治疗环节。如果您的家人在 ICU 治疗,可主动与医护沟通:提供患者日常睡眠习惯(如是否需要白噪音、习惯侧卧等);录制 3-5 条家人语音留言,帮助患者建立安全感;关注患者清醒时的情绪状态,配合医护做好心理疏导。

通过医患共同努力,才能让 ICU 的夜晚成为患者 “生命修复” 的黄金时段。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谭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评论
淬剑ᵀᴹ
太师级
点赞湖南医聊
2025-07-11
汪建国
太师级
2025-07-10
汨罗镇徐志雄
太傅级
已阅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