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男子反复鼻出血,竟是“水蛭”在作怪!医生精准“揪出”!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夏季,人们户外活动增多,但户外活动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水蛭这种“吸血刺客”,可能不知不觉中入住我们的鼻腔。

近日,市民王先生(化名)因鼻子反复出血半个月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

医生为其进行鼻内镜检查,发现右侧鼻腔内寄生着一只深褐色软体动物,询问其是否有饮用山泉水的习惯。王先生告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常常用山泉水洗脸和饮用山泉水。结合患者生活习惯,医生明确诊断其为水蛭所致鼻出血。

水蛭的吸盘吸附力极强,不能直接夹取。医生在鼻腔喷用局麻药物后,水蛭蠕动力和吸附力减弱,一条长约5cm的水蛭被精准揪出。

水蛭的生存环境与活动特点

水蛭通常栖息于稻田、池塘和溪流等淡水环境中,夏季高温多雨,幼虫数量激增。感染途径有多种:直接接触生水(如洗脸、饮用),误食含有虫卵的蔬果,甚至昆虫携带虫卵进入人体。

寄生后,水蛭会吸附在鼻腔黏膜上,分泌水蛭素,这种物质具有抗凝血功能,使得鼻腔持续出血,给患者生活带来困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水蛭可能在鼻腔内隐蔽生长,从最初的毫米级增至数厘米,给健康带来更大威胁。

症状识别: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反复鼻出血是水蛭寄生的典型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鼻腔有异物感,甚至有虫爬感,夜间症状加重。长期失血还可能导致鼻塞、头痛、乏力等症状。由于这些症状与过敏性鼻炎、鼻黏膜糜烂、鼻咽癌等疾病相似,因此需要通过鼻内镜检查来进行鉴别。

科学应对:从紧急处理到专业治疗

一旦发现鼻腔有异物,千万不要强行抠挖鼻腔,这样可能导致水蛭断裂、感染扩散,也不要自行冲洗鼻腔,以免刺激水蛭深入。

正确的自救处理流程是首先用浓盐水或醋喷洒鼻腔促水蛭脱落,切勿抠挖。按压鼻翼10分钟,碘伏消毒鼻腔。必要时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局部麻醉,使用鼻内镜精准取出水蛭,并在术后进行止血、抗感染和黏膜修复等护理,确保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预防指南:高危人群与防护策略

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农民、渔民以及户外活动人群,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

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例如,避免饮用野外地表水,使用净水设备;在野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高筒靴,扎紧裤腿;发现水蛭吸附后立即就医,切勿自行处理。此外,对于公众来说,普及水蛭的危害及基础急救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虫子,大隐患

鼻腔水蛭寄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健康隐患。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医生呼吁,若在野外活动后出现反复鼻出血或异物感,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保持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有效预防这一隐患的发生。让我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的身体。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澎

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胡革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