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就懂丨月经“旷工”挺爽?你的子宫正在偷偷“违建”!

科普中国
原创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太长不看:

多囊患者缺乏孕激素,子宫内膜癌风险升高23倍。

治疗原则:

无生育要求时→短效避孕药或地屈孕酮控制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

有生育要求时→促排卵受孕

生育结束后→恢复激素治疗,或上曼月乐环

妇科用的雌孕激素,和平时大家认为副作用很大、吃了会长胖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不是一回事!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约5%-10%的育龄女性。许多PCOS的女性都有这样的困惑:月经长期不来,省去了麻烦,为什么医生还坚持让我用药调整周期?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比“月经不调”更重要的健康隐患。

多囊的“月经缺席”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月经周期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精密调控,未排卵时,卵巢分泌雌激素,让子宫内膜增生;卵泡成熟后排卵,排卵后的卵巢形成黄体,除了雌激素,还会分泌孕激素,孕激素让子宫内膜从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若未受孕,黄体萎缩,雌孕激素下降,内膜失去支持,脱落形成月经。

然而,在PCOS患者中,这一精密调控系统出现了多重紊乱,包括排卵功能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样改变。卵巢不能规律排卵,导致子宫内膜无法顺利周期性脱落,会表现为月经稀发(如40-50天,甚至2-3个月、半年才来一次)或闭经、不规则出血,而由于无排卵,还会表现为受孕困难。急于怀孕的患者当然会积极求医,但没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往往觉得不来月经还挺省事的,不治疗也没什么。

可多囊的不来月经虽然表面看是“省事”,但长期无排卵,可能引发以下问题:

子宫内膜癌风险升高

在正常月经周期中,排卵后产生的孕激素让子宫内膜从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对子宫内膜是一种“保护”;排卵后不受孕,14天内膜萎缩脱落,形成月经,是身体的“自我更新”。而PCOS患者长期无排卵,卵巢中存在大量停滞发育的小卵泡,它们虽然无法发育成熟,但是也会分泌雌激素,在单纯雌激素刺激下,缺乏孕激素的保护,子宫内膜就会过度增生,导致不规则出血,甚至癌变。

研究显示,多囊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普通女性的23倍,尤其是闭经超过3个月的人群。

代谢问题恶化

多囊常伴随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长期无月经提示激素失衡严重,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雄激素相关症状与心理影响

长期高雄激素,会导致多毛症(面部、乳晕周围异常毛发增长)、顽固性痤疮和脂溢性脱发等影响外貌的症状。约70%的PCOS患者存在多毛症,40%伴有焦虑或抑郁状态。这些症状对年轻女性的自尊心和社交生活会造成显著负面影响,形成身体心理的恶性循环。

医生为什么建议用药?关键在“保护”而非“治疗”

目前多囊无法根治,但用药的核心目标,是预防远期并发症,而非单纯“催经”。

无生育计划:

首选口服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优思悦)。

作用:通过抑制卵泡发育而控制内膜过度增生、并降低雄激素,药物中的孕激素转化、保护子宫内膜,防止产生内膜息肉、癌变,综合作用使月经周期规律为28天,且可靠避孕。

误区:不是避孕才用,而是利用其调节激素、保护内膜。

孕激素定期撤退出血(如地屈孕酮)。

适用于无高雄激素的患者,每个月后半期口服10-14天孕激素,诱导月经来潮。

3.曼月乐环:在宫内缓慢释放孕激素保护内膜,适用于完成生育者,特别是有避孕需求,但有短效避孕药禁忌证的患者,或子宫内膜已出现增生性病变者。在宫腔内释放左炔诺孕酮,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萎缩变薄,全身副作用小,效果可持续5年,每5年更换一次,直到绝经。

有生育计划

促排卵治疗,尽快受孕。

通用治疗

口服二甲双胍(针对胰岛素抵抗),改善代谢问题,间接帮助恢复排卵。

常见误区与专业释疑

误区一:“吃激素药会发胖,能不用就不用”

妇科用的雌孕激素,和平时大家认为副作用很大、吃了会长胖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不是一回事!雌孕激素与糖皮质激素在结构、功能上完全不同,不会导致"满月脸、水牛背"等副作用。相反,某些含屈螺酮的避孕药还可能通过抗盐皮质激素作用减轻水钠潴留,帮助控制体重。真正的体重增加多与PCOS本身的代谢异常有关,而非药物所致。

误区二:“吃药期间月经规律,停药后就会恢复自然周期”

PCOS是一种慢性内分泌疾病,目前尚无法根治。用药期间月经规律是药物的效果,而非疾病治愈的表现。多数患者停药后仍会恢复原来的不规则周期。因此,PCOS患者需要根据医生建议坚持用药,而非“好了就停”。

误区三:“我还年轻,等要怀孕时再治疗也不迟”

这种观点忽视了PCOS的累积性损害。从月经初潮到计划怀孕可能间隔10-15年,长期无保护的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刺激下可能已发生增生性改变。此外,长期未控制的胰岛素抵抗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干预不仅能保护子宫内膜,还能改善代谢状态,为未来怀孕创造更有利的身体条件。

“我不想用药,可以等自然来月经吗?”

以下情况需尽快就医:

停经>2个月:内膜增生风险显著增加,需要药物干预。

有生育需求:长期无排卵会引起不孕,需尽早调整周期。

出现异常出血:提示内膜病变可能。

改善多囊,光靠药物不够!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超重或肥胖者,减重5%-10%,可能恢复自发排卵。

定期监测:每年查血糖、血脂、子宫附件超声,尤其月经不规则者。

长期管理:多囊是慢性病,需像高血压一样长期管理。

小贴士:记录月经周期、定期妇科检查,是女性最该养成的习惯!

作者:阮冀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 副主任医师

审核:付蕊红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 主任医师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评论
linzi✨
大学士级
改善多囊,光靠药物不够!保存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运动,早睡早起,保存心情平稳愉悦!健康生活!
2025-07-13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大学士级
注意!别因月经“旷工”窃喜,多囊卵巢综合征时,子宫正面临危机。无排卵致内膜癌风险升,尽早依医用药、长期管理,方能守护女性健康。
2025-07-13
科普Aqe
太傅级
已阅
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