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作为一名天天守在病房的重症护士,我见过太多被胆结石“突袭”的病人,捂着肚子、脸色惨白地冲进急诊。这种痛,往往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这颗藏在体内的“小炸弹”,教您如何避开它的雷区。
一、胆囊:重要的“胆汁仓库”
它像个“小袋子”,挂在肝脏下方。肝脏每天生产胆汁,胆囊负责浓缩和储存它。当我们吃了油腻食物时,胆囊就会收缩,把胆汁挤进肠道帮助消化。简单说,胆囊就像个给消化系统“加油”的小仓库!
二、胆囊里怎么会长“石头”?
主要因为胆汁成分不平衡或者胆囊功能下降:
1. 胆固醇超标: 胆汁里胆固醇太多、溶解不掉,就析出来结晶,慢慢变成石头(最常见,黄白色)。
2. 感染或代谢问题: 可能形成黑色的胆色素结石。
3. 胆囊“懒惰”: 排空不及时、不规律,胆汁浓缩过头,也容易形成结石。
三、这些信号是警报
1.致命“胆绞痛”: 最典型的信号!常在吃撑或半夜里突然发作,尤其是油腻大餐后。右上腹或心窝处剧烈绞痛,像被拧紧一样,能窜到后背或肩膀,疼得人坐立不安、冷汗直冒,恶心呕吐是常伴症状。作为护士,我见过许多患者痛到蜷缩在床。
2.发炎警告 - 胆囊炎: 结石堵住胆囊颈管,胆汁流不出,胆囊就肿胀发炎了。这时疼痛会持续存在且加重,一按右上腹就剧痛,还会发烧、怕冷。
3.全身发黄 - 黄疸: 石头如果掉进胆总管堵住出口,胆汁排不进肠道反而入血,人就会皮肤发黄、眼白发黄,尿液变成浓茶色,大便反而变成灰白色!这是危险信号,必须马上去医院!
4.殃及胰腺 - 胰腺炎: 胆总管最下方和胰管是邻居,结石堵在那里也可能引发致命的急性胰腺炎,疼痛更剧烈,后果更严重。
四、应对策略
1. 痛来了,别硬扛:
立刻停止吃喝! 让胆囊休息。
及时就医! 这很重要!医生会用药止痛、消炎。
轻度发作且无并发症,可以吃药控制。但反复发作或结石过大,手术是最终方案。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这是解决反复发作或有并发症的胆结石的首选方法。技术成熟,肚皮上只有几个小孔,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别担心没胆囊怎么办! 切除后胆汁直接流入肠道,对消化功能影响不大,医生会指导术后饮食恢复。
五、预防大于治疗!
1.少碰油腻! 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脑、肝、肾)、蛋黄(适量)是重点控制对象。
2.主食粗细搭配: 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
3.饮食规律: 按时吃饭,尤其吃早餐!避免长时间空腹让胆汁淤积。
4.喝够水: 充足水分有助胆汁稀释。
5.拒绝肥胖! 肥胖是胆固醇结石的“温床”。
6.减肥要“慢”: 若需减肥,请匀速缓慢进行(每周减1-2斤)。体重骤降会使胆汁成分骤变,反而大增结石风险(约25%的快速减肥者会生结石)!
7.坚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促进新陈代谢。
愿大家都能远离这颗“不定时小炸弹”,饮食无忧,健康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