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用眼习惯的改变,高度近视人群正在迅速增长,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然而,高度近视不仅仅意味着需要依赖眼镜,它还可能伴随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青光眼就是其一。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伤为特征的眼病,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他们患青光眼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
高度近视为什么更容易患青光眼?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高度近视为何会增加青光眼的风险:
高度近视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高度近视(通常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已被公认为青光眼的危险人群。研究表明,高度近视者患青光眼的概率约为普通人的6倍以上【1】。
眼轴拉长,视神经更脆弱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比普通人明显拉长,这种改变对眼球内部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从两方面增加了青光眼风险:
①视神经易受损:眼轴的过度拉长会使视神经受到牵拉或压迫,增加损伤风险。而视神经损伤正是青光眼的核心病变【2】。
②巩膜变薄:高度近视者的巩膜变薄,眼球对外界刺激和压力变化的抵抗能力减弱,使视神经更易受到眼压波动的影响。虽然高度近视者的眼压未必比普通人高,但由于其眼球结构更脆弱,对眼压波动的耐受力较差。即使是轻微的眼压变化,也可能对视神经造成损害。
诊断存在挑战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形态,例如视杯偏大,与青光眼患者的表现相似,这可能导致医生在早期诊断时出现混淆。许多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高度近视的正常表现,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青光眼的危害,不可忽视的视力威胁
青光眼对视力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它的隐匿性和不可逆性上。
青光眼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情会逐渐进展,导致视野范围缩小,最终发展为“管视”,甚至完全失明。这种损害一旦发生,现有医疗手段无法恢复,治疗的重点只能放在延缓病情进展上。因此,早发现和早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症状可能提示青光眼的存在,特别是高度近视者需要引起重视:
①视力波动或模糊:突然感觉看东西模糊,尤其是在夜晚。
②眼胀或头痛:眼部胀痛、头痛,常发生在长时间用眼或情绪波动之后。
③视野缩小:视野范围逐渐变窄,尤其是在弱光环境下更为明显。
④虹视:看灯光时看到彩虹状的光圈。
⑤无痛、视野缺损不明显,且双眼视野缺损通常不会发生在同一位置,因此容易被患者忽略,早期诊断困难【3】。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尽早就医,进行专业检查。
高度近视如何预防青光眼
高度近视虽然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但通过科学预防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定期眼科检查
定期检查是发现青光眼的关键,尤其是对于高度近视者。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包括:
①眼压检测:评估眼球内部的压力水平。
②眼底检查:了解视神经健康状态。
③视野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早期的视野缺损。
如果有青光眼家族史,检查频率可以适当增加,例如每6个月一次。
合理用眼,减轻负担
现代生活离不开电子设备,但高度近视者需要更加注意用眼卫生:
①遵循“20-20-20”原则: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远眺20英尺(约6米)。
②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比如低头玩手机或伏案阅读。
③保证用眼环境的光线充足且均匀。
健康生活方式
①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及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和鱼类,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
②适度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眼压,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或头低的体位(如倒立)。
③情绪管理:情绪波动会引起眼压波动,学会减压有助于保护眼睛。
遵医嘱治疗
如果确诊为青光眼,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建议药物治疗、激光干预或手术处理,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以免病情加重。
东莞爱尔眼科医院青光眼科邓江稳主任提醒:高度近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上青光眼,但它确实让青光眼风险增加。因此,高度近视者需要格外重视眼部健康。通过定期检查、科学用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青光眼的发生几率。
视力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保护视力的关键。如果你或家人是高度近视患者,请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为自己和家人守护一份清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霍栋安, 等.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3;(03):26-27.
【2】刘慧,陈鸣.高度近视视神经改变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眼科学报,2023,38(1):45-51.doi:10.3978/j.issn.1000-4432.2023.01.04.
【3】朱天翼, 等. 中华眼科杂志. 2023;59(09):757-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