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技术惠民】精准出击!肝脏超声造影技术助力优质医疗服务

南开大学附属北辰医院
做有趣的科普,做有温度的医院
收藏

70岁的凌阿姨(化名)今年年初突然出现上腹部胀痛,一开始以为只是胃口不舒服,可这样的情况却持续了2个多月,在家人的催促下,凌阿姨来到我院肝胆胰外科专家门诊就医。经过仔细检查和评估后,医生为她开具了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提示**“肝右叶可见直径9cm的实性肿块”**,但从肿块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无法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为了进一步确认凌阿姨肝内病灶的性质,医生为她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后的瞬间,画面亮了起来。图像显示**“肝实性肿块动脉期边缘早于肝实质增强,内部不均匀增强,于25s时造影剂达峰,门脉期肿块内早于肝实质减退,呈低增强,延迟期呈不均匀低增强****”**,这些增强模式为诊断提供了丰富的血流微灌注信息,最终超声提示:肝右叶实性占位——超声造影考虑恶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可能性大);检查的同时为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下肿物穿刺活检术,经过最终的病理学确认后,目前凌阿姨已经开始规范化治疗。

为什么肝病要做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检查有什么优势?

今天,我们就请超声医师为您解答——

超声造影是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实时、动态、全程显示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通过对病灶增强时间、增强水平、血管构筑特征、造影剂分布特征、增强消退模式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广泛应用于病灶的良恶性判断、肿块的穿刺活检引导、恶性肿瘤化疗及微创介入术后疗效评估等方面,是一项实时、动态、快捷无创、无电离辐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新型影像学技术,超声造影是继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之后的第三次超声革命。

  • 超声造影可以实时、动态、全程显示造影剂在病灶中分布的过程及路径,能够更好地显示组织器官的小血管及微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不仅能对病灶的良恶性进行判断,还能对部分病灶的病理类型进行诊断。

  • 安全性:超声造影剂为微气泡,由磷脂或人血白蛋白为外壁,内充六氟化硫或全氟丙烷等惰性气体,一般经外周静脉或腔道注入10—15分钟后可全部通过呼吸排出体外,无肝、肾毒性,无辐射,也不影响甲状腺功能,且短时间内可以重复给药。且造影剂是血管示踪剂,只停留在血池中,不会进入组织间隙,是真正的纯血池造影剂。

  • 操作简便,可以在术中和床旁进行。

  • 价格相对CT和MRI检查更低廉。

  • 既往对超声造影剂过敏的患者禁用。
  • 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或严重呼吸道疾病慎用。
  •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的患者不宜使用。
  • 伴有右向左分流心脏病患者和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慎用。

  • 造影前需空腹6—8小时,一般无其它特殊准备。
  • 备好以往的检查资料,便于医生对比病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