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心脏病患者的经历让自己都觉得“出乎意料”:
这是位60岁的老爷子,白天还在自家菜园里干活,天气炎热累得满身大汗,晚上喝了瓶凉啤酒后准备睡觉。哪知道突然胸口剧烈疼痛,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上,家属赶紧叫来120送到当地医院。医院心电图显示大面积心肌缺血坏死,抽血肌钙蛋白(TnI)升高,医生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医院不具备心脏手术能力,便予以药物溶栓,试图开通堵塞的心血管。
可是,患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突然两眼发直、浑身抽搐!心电监护显示室颤,随后心跳骤停!医生赶紧进行胸外按压,搬来除颤仪进行电除颤!医生整整电击了6次才恢复正常心律,患者胸口上电击后的焦痕清晰可见。
医生建议赶紧转到上级医院。转院后行心脏造影显示:主干血管依然堵塞!立刻植入1枚支架开通了血管。随后转入重症监护室,病情逐渐转危为安。
和医生交流病情时,患者自己就很纳闷:都说天冷时容易犯心脏病,怎么这大夏天的也犯病?而且一犯还犯得这么重?
这并不是偶然现象,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子刊的一项研究就指出,气温每升高1℃,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升高2.1%。医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也发现,每年入夏尤其是三伏天以后,像心梗这种心脏病重症患者的接诊量都会飙升!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下面3个原因很重要!
1.夏季高温时,人体为了加快散热,外周血管大量扩张,血压也会跟着下降,为了避免血压下降过多,心脏会更努力的泵血,导致负担加重,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此外,高温还会让身体脱水,使血液黏稠,血小板更易聚集形成血栓,诱发心脏病急性发作。
2.夏季室外高温,很多朋友一回家就把空调温度定到20度以下、洗冷水澡,或者是猛喝冰镇啤酒饮料,这会导致体温频繁冷热变化,血管会跟着反复收缩和扩张,就像皮筋频繁拉伸容易断裂一样,心血管也更容易受损伤,增加心脏病风险。
3.更重要的是,以上各种引起的低血压,会增加心梗后心源性休克的风险。而大量出汗会使血钾随汗水一同大量流失,造成的低血钾会让心脏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室速室颤、心脏骤停等恶性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这都让夏天犯心脏病更厉害,死亡率也更高。
心脏病患者夏季护心要注意这3点:
1.不要等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是体内水分已经严重缺失的信号。我们可以提前规律的补充水分,比如早上起床、午休前后补充一杯常温凉白开,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如果出汗较多,补水的频率也要适当增加。
2.出汗过多不仅要补水,更要注意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可以选择市面上常见的电解质运动饮料。这些饮料中通常添加了适量的钾和钠,能够在补水的同时,及时补充电解质。我们也能用500毫升纯净水加1克食盐自己制作电解质水,如果口感不适应,可以添加少许白糖或柠檬。
3.避免忽冷忽热。比如空调温度不要定的过低,空调黄金温度为:白天25-26℃,夜间27-28℃。也不要一次性大量摄入冰镇冷饮,实际上,常温的凉白开最健康。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就请点赞吧!还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还可以看到更多心脏病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