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编队空中炫技,机器人舞姿灵动如生,VR眼镜开启星辰大海……4月21日,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与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同饮黄河水·科普一家亲”2025年中国流动科技馆暨科普大篷车跨省联合行动启动仪式在青海省民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行, 这场“科普轻骑兵”跨越省域的创新尝试将两省科普事业紧密相连。
广场上有序摆放的科普大篷车,琳琅满目的科普展品,鲜艳醒目的横幅旗帜……工作人员一大早就精心布置了现场。尽管当日气温不高,但现场气氛异常热烈,人们对科技的渴望溢于言表。
启动仪式在充满民族风情的舞蹈《爱我中华》中拉开帷幕。《冰与火的奇幻冒险》科学表演秀的登场引爆了全场的热情。随着“液氮蘑菇云”直冲云霄,孩子们惊呼着后退半步又忍不住踮脚张望。当科学老师徒手托起跃动的蓝色火焰时,前排的东垣小学学生马婷紧攥着同学的手腕,脖颈却倔强前探:“原来科学比动画片还神奇!”科学实验《岂有“磁”理》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磁的奥秘,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甘肃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带来的无人机编队表演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8架无人机如银燕般在离地一米多的低空上演了一场精美绝伦的“空中芭蕾”。通过精准的编程控制,无人机如同精密的齿轮般协同运转,时而变幻成圆形,时而组成方形,时而汇聚成心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现场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此外,主办方巧妙地在启动仪式中穿插了科普问答环节,寓教于乐,让观众在欣赏精彩表演的同时,还能轻松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
仪式结束后,还举办了大篷车科普展演活动。现场更是人头攒动,广场瞬时成了欢乐的海洋。整齐列队的机器人随着《小苹果》跳着机械舞,动作流畅而富有节奏感,关节转动的咔嗒声与童稚的笑声交织成趣。机器狗灵活多变地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时而跳跃,时而翻滚,还调皮地冲向人群又瞬时停滞,引得孩子们阵阵尖叫!9岁的韩子轩小朋友更是大胆地伸出手,抚摸着机器狗的身体,眼中充满了好奇和喜爱。车载5D-VR体验区前排起了长队,车内不时爆出尖叫,当12岁的马明哲“站”在太空舱外,看见地球在眼前缓缓旋转时,下意识抓住了工作人员的手臂。“我真的感觉陨石擦过肩膀!”他摘下VR眼镜时脸颊仍泛着红晕。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探索和互动,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观看和体验。
活动当天,甘青两省共投入了9辆科普大篷车,搭载了近200件科普展品,构建了一个涵盖健康生活、公共安全、数学思维、物理现象等领域的立体科普体验体系。这些展品不仅内容丰富,更兼具极强的互动性,让参观者体验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当日下午,科普大篷车开进武警某部军营,为驻地官兵送去了一场科技盛宴。官兵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跳舞机器人和憨态可掬的机器狗表演。其中,一款名为“装甲大师”的轮式机器人引起了官兵们的极大兴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战士们实际操控,这款搭载面部识别系统的四轮机器人时而蛇形走位,时而急停转向,两名战士还展开对战,引得围观官兵阵阵喝彩。 在移动球幕影院独特的视觉效果下,武警战士们感受了远古时期的壮丽和神秘!车载5D-VR体验中,武警战士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类型,沉浸式地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快乐。
甘肃省科协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队长、甘肃科技馆副馆长康春燕表示:“黄河上游地区,地理位置相近,文化底蕴相通,此次活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科普资源,提高科普效率,构建黄河上游科普共同体,探索建立跨区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推出更多惠及基层群众的优质科普内容。”青海省科技馆副馆长刘少卿也表示:“科普大篷车是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大篷车跨省联动就是要把优质科普资源送到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边,为提升基层群众科学素质、推动科普事业均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科普大篷车还将陆续开进青海省的民和东垣小学、海东市委党校,甘肃省的河州中学附属中学、永靖县三峡中学、康乐县城北学校等多个站点,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科普宣传活动,将科学的火种播撒到更多地方,点燃更多人的科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