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一文揭开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神秘面纱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你是否曾听说过结核病这个“潜伏杀手”?在日常生活中,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幽灵,随时可能对我们的健康发起攻击。

不过别担心,今天宁远县人民医院专家就来聊聊对付它的秘密武器——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这可是守护健康的重要防线!

结核病的“小秘密”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古老又危险的传染病。它主要侵犯肺部,但也可能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安营扎寨”,比如肾脏、骨骼等。

当我们身体的免疫力下降时,它们就会趁机大肆捣乱,让我们生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结核菌,其中大部分人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结核潜伏感染是指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处于免疫控制状态,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也没有结核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在体内。发现结核潜伏感染主要通过以下检查方法:

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

结果判断:根据硬结直径的大小来判断结果。一般来说,硬结直径小于5mm为阴性,提示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处于感染早期;硬结直径在5 - 9mm为弱阳性,10 - 19mm为阳性,提示可能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

硬结直径大于等于20mm或局部有水泡、坏死等为强阳性,强阳性者患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仅凭此确诊为结核潜伏感染。

2.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结果判断:若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不能区分是结核潜伏感染还是活动性结核病;若结果为阴性,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排除结核感染,但对于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3.其他辅助评估

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是否有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因为密切接触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重要危险因素。

此外,还需询问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如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恶性肿瘤等,这些因素会增加结核潜伏感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检查,主要目的是排除活动性肺结核。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有典型的结核病灶,如浸润影、空洞等,则提示可能为活动性结核病,而不是单纯的结核潜伏感染;若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则支持结核潜伏感染的可能性。

最新指南,为健康导航

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是降低潜伏结核感染人群发病风险的有效措施。

那么哪些人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呢?以下几类人群是重点关注对象:

1、密切接触者: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5岁及以下儿童,或5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同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阳性(≥10mm)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阳性。

2、HIV感染者: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中的结核潜伏感染者,或感染检测未检出阳性而临床医生认为确有必要进行治疗的个体,无论TST或IGRA检测结果如何,均建议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因为HIV感染者免疫力低下,一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较高。

3、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学生等新近结核潜伏感染者

4、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者、长期应用透析治疗者、准备做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矽肺病患者,以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结核潜伏感染者。

其他人群 :潜伏结核感染高风险人群:TST阳性(≥10mm)或IGRA阳性,且具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

1.结核病发病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酗酒、营养不良、尘肺、胃切除术等。

2.结核菌素试验近期阳转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提示近期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3.某些职业人群:如结核病防治机构工作人员、医院呼吸内科和感染科医护人员等,由于职业暴露的原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机会较多。若TST或IGRA阳性,可考虑预防性治疗。

其中,(1)~(3)条为重点对象。

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神奇魔法”

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其实就是给身体穿上一层“隐形铠甲”,让结核菌无法轻易入侵。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有几种,就像不同的魔法咒语,各有各的特点。

1.异烟肼单药治疗:这是一种经典的“魔法咒语”,它可以抑制结核菌的生长和繁殖。一般需要连续服用6 - 9个月,具体的疗程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定。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小小的“副作用魔法”,比如偶尔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但大多数人都能耐受。

2.利福平单药治疗:这也是一种强大的“魔法咒语”,它的杀菌效果很好,疗程相对较短,一般为 4个月。不过它也有一些“小脾气”,可能会让尿液、眼泪等变成橘红色,这其实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

3.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治疗:就像是两种魔法咒语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强大。这种方案的疗程一般为3个月,能更有效地降低发病风险。

治疗中的“小注意”

在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小规则”。首先,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不能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如果不小心忘记服药,要及时补上,但不要一次吃双倍的量。

其次,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不适症状,比如黄疸、严重的过敏反应等,要及时告诉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当进行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修复和恢复。

战胜结核病,从预防开始

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就像是一场与结核菌的“魔法较量”,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按照最新的临床指南来行动,就能在这场较量中取得胜利。

它不仅可以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还能减少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就像在人群中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城墙”。

所以,如果你属于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人群,不要犹豫,勇敢地拿起这把“秘密武器”,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让我们一起携手,揭开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神秘面纱,战胜结核病这个“潜伏杀手”,迎接健康美好的未来!

如果您属于高风险人群,请主动到医疗机构筛查。早一步干预,少一分风险,让我们共同为健康筑起坚固防线!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宁远县人民医院 全宏利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评论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大学士级
2025-07-16
老于学科普
学士级
已阅
2025-07-16
美好时光🇨🇳
学士级
学习了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