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夜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数羊数到怀疑人生?或者好不容易睡着,却在半夜莫名醒来,再也无法入眠?如果你经常如此,并且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以上,每周至少发生三次,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慢性失眠” — 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图片来自于AI合成图,无版权可转载)
失眠比你想象的更普遍:
别担心,你并不孤单!目前其发病率全国达27%。我国高达38.2%。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让人疲惫不堪、注意力涣散、情绪低落。更严重的是,它还会显著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与抑郁症有着紧密的联系。
慢性失眠的核心特征:
慢性失眠的本质,就是频繁而持久地难以入睡(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易醒、早醒),并对自己的睡眠质量感到非常不满意。
它如何“折磨”你?
夜间表现:
1、入睡困难: 躺下超过30分钟甚至更久也无法睡着。
2、睡眠维持困难: 夜间容易醒来,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
3、早醒: 比预定时间早醒1-2小时或更多,且无法再睡。
很多人可能同时存在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
白天“后遗症”:
糟糕的夜晚必然会带来痛苦的白天。常见症状包括:
1、持续的疲劳感、精力不足
2、做事积极性下降,提不起劲
3、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变差
4、情绪烦躁、易怒,甚至感到情绪低落
5、白天容易犯困
为什么会失眠?原因多样:
慢性失眠并非单一原因导致,通常分为几大类:
- 原发性失眠 (找不到明确其他病因):
心理、生理性失眠: 最常见的一种!特点是“觉醒程度过高”和“习得性失眠”。患者在自己熟悉的床上反而睡不着,但在陌生环境(如酒店)或不刻意想睡时(如在沙发上)却容易睡着。这类患者往往过度关注睡眠问题,睡前特别焦虑“今晚能不能睡着”。
(图片来自于AI合成图,无版权可转载)
特发性失眠: 从小就有的长期睡眠困难,原因不明,往往从婴幼儿或儿童时期就开始了。
矛盾性失眠 (主观性失眠): 患者感觉失眠非常严重(比如抱怨整晚没睡),但客观睡眠监测(多导睡眠图)却显示实际睡眠时间和质量并不像患者描述的那么糟糕。患者常常显著低估自己的睡眠时间或高估入睡所需时间。
睡眠卫生不良: 这是很多人忽略的重要原因!指日常行为习惯干扰了良好睡眠,比如:白天小睡过长、作息时间极度不规律、睡前玩手机/看电视/看书(尤其是刺激性的)、睡前喝咖啡/浓茶/饮酒、吸烟、卧室环境不舒适(太亮、太吵、温度不适)等。好消息是,积极改善这些不良习惯,睡眠往往能得到有效改善!
儿童行为性失眠: 主要由于父母或照料者不恰当的睡眠习惯培养或限制规则引起。
(图片来自于AI合成图,无版权可转载)
继发性失眠 (由其他问题引起):
精神障碍相关失眠: 由同时存在的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引发。
躯体疾病相关失眠: 由疼痛、呼吸困难、夜尿多等身体疾病导致。
物质/药物相关失眠: 由于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某些降压药、兴奋剂等)、咖啡因、酒精,或在停用/戒断某些药物(如安眠药、酒精)时引起。
其他客观型失眠。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失眠?
医生诊断标准(依据ICSD-3和DSM-5):必须满足以下A-F每一条标准:
A. 患者自我汇报,或者患者的父母/看护者发现以下一个或者更多的现象:
1)、睡眠维持障碍;2)、入睡困难;3)、早醒;4)、在恰当的时间抵制上床就寝;5)、在没有父母或者看护者的情况下睡眠困难。
B.患者自我报告,或者患者的父母/看护者发现以下一个或者更多与夜间睡眠困难相关的症状:
1)、疲劳或不适;2)、注意力、集中力或记忆力受损;3)、社会、家庭、职业或者学习成绩受损;4)、不良情绪或烦躁不安;5)、日间嗜睡;6)、行为障碍;7)、积极性下降或者体能下降或者主动性下降;8)、易于犯错或者发生事故;9)、对睡眠担忧或者不满。
C.对于睡眠或者觉醒的主诉不能单纯由睡眠的不恰当的时机(例如足够分配给睡眠的时间)或不恰当的环境(例如:睡眠环境是安全的、安静且黑暗舒适的)而解释。
D.睡眠困难和相关的白天症状至少每周出现三次。
E.睡眠困难和相关的白天症状至少已经存在3个月。
F.睡眠困难不能由其他睡眠障碍更好解释。
如何对抗慢性失眠?
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改善睡眠质量和白天的功能状态。
首选方案: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CBT-I)
这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法。它不依赖药物,主要通过专业指导,帮助你改变对睡眠的错误观念和过度担忧(认知层面)。 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行为层面),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 学习放松技巧,降低睡前的生理和心理唤醒水平。
药物治疗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不是首选,通常作为短期辅助或在CBT-I效果不佳时考虑。
常用类型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传统安眠药)、非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较新一代安眠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以及某些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等。
重要提醒:
务必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购买服用。 药物通常有依赖性和副作用风险,不宜长期使用。酒精(乙醇)绝对不能用于治疗失眠! 它虽然可能让你快速入睡,但会严重破坏后半夜的睡眠结构,导致睡眠质量更差,并产生依赖。
如果你正被失眠困扰:
请记住,慢性失眠是一种需要重视和管理的健康问题。不要默默忍受,也不要盲目自行用药。最明智的做法是:
首先审视并积极改善你的睡眠卫生习惯。 这是自我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基础。
如果自我调整效果不佳,或者失眠已严重影响生活,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医生会帮助你明确失眠的类型和原因,评估是否合并其他问题,并为你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拥有良好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积极面对,科学应对,找回属于你的甜美睡眠吧!
参考资料:
[01] 苏亮、陆峥,2017年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4):217-222.
[02] 黄小丽,农秀明,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27(4):70-73.
[03] 张宇,高燕鲁,失眠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4.24(4):277-281.
[04] 秦梦歌,张金培,酸枣仁及其复合制剂治疗失眠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27(3):78-86.
本文作者:李微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精神科主治医师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 委 员
四平市健康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四平市健康协会心身健康专业委员会 常 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