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肖女士(化名)被家人紧急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精神科诊室。
这位平时雷厉风行的中学教师,最近半个月像变了个人——先是因月经量过大导致贫血,整天头晕乏力,紧接着陷入反复求医的焦虑中。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却疲惫得连杯子都端不稳,脾气也变得像火药桶,一点就炸。
更让家人毛骨悚然的是,她突然开始胡言乱语:“墙角有鬼影子在晃”“我妈在饭里下毒”“有个灵魂钻进我身体了,我不再是我了……”这些荒诞的言论,配合她惊恐的眼神,让整个家庭陷入恐慌。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躯体疾病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肖建英介绍:
一、精神障碍到底是哪出了故障?
精神障碍是指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使得原本正常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变得混乱不堪。
常见的精神障碍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但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二、精神障碍的“幕后黑手”
遗传因素:精神障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精神障碍患者,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同信使,负责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当某些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出现失衡时,就可能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社会环境压力: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事件,如失业、离婚、亲人离世等,都可能成为精神障碍的诱因。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大脑的应激系统会持续激活,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引发精神障碍。儿童时期的创伤经历,如性虐待、躯体虐待等,也会增加成年后患精神障碍的风险。
三、精神障碍的“千面人生”
精神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每个患者都有其独特的症状组合。
思维紊乱:患者可能出现说话缺乏逻辑、脱离现实、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或涌现满脑子的思想等情况。
情感反常:患者的情绪可能变得喜怒无常,对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漠不关心。抑郁症患者可能会长时间陷入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拔,而躁狂症患者则可能情绪高涨、精力过剩,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行为怪异:患者可能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如独自发呆、对空自语、侧耳倾听等。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自伤、自杀等危险行为。
四、如何治疗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并非不治之症,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患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药物治疗:是精神障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缓解症状。
心理治疗: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通过与心理医生的交流和沟通,患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疾病,学会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法,提高心理韧性。
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人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社会应消除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交往空间。
精神障碍不是“突然发作”,而是长期压力积累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压力的“过载时刻”,感到痛苦不是你的错,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当我们学会以科学态度面对精神障碍,就能在黑暗中找到重见光明的路。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躯体疾病精神科男病房 尹小玲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