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鼻血来得毫无预兆。
可能你正在低头看书,忽然感觉鼻子和嘴唇一热,一摸,竟然是红的。或者是电视看得好好的,鼻子突然就“破防”了。又或者是早上起床,刚洗个脸,毛巾上就多了一点红色印记。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仰头、慌张,甚至有人直接躺平,期待鼻出血能自行缓解。
但你知道吗?这些做法其实都错误的。
虽然鼻出血是五官科最常见的小毛病之一,但处理不当,轻则反复流血不止,重则大量血液呛进咽喉,引起恶心、呕吐,甚至窒息。大多数鼻出血的出血点并不深,通常位于鼻中隔前下部,也就是鼻孔进去大概一厘米不到的位置,称为“黎氏区”。这个区域血管丰富,一个喷嚏、一次抠鼻子,甚至天气太干,都会使血管破裂出血。
那万一遇上鼻出血,我们该怎么办呢?记住这四步就够了:低、压、冷、医。
“低”是指把头稍微向前低下,嘴巴呼吸。记得一定不要仰头!许多朋友以为仰头是在阻止流血,但其实出血并没有停止,只是从前门转移到了后门,也就是往咽喉部流了。大量的血液会咽进胃里,引发恶心呕吐,有些血液还会呛进气管,那就更危险了。
“压”是指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也就是鼻孔周围的柔软部分,捏紧封闭鼻孔,这个动作可以基本压住“黎氏区”的出血点。记住,不要去压鼻梁,那是没用的。持续按压五到十分钟,中途不要频繁放手查看是否血止了,大多数鼻出血通过这个步骤都能缓解。
“冷”是冷敷的意思。可以用冰袋、湿毛巾或者冷矿泉水瓶,敷在鼻梁或额头位置,有助于面部血管收缩,加快止血。
最后是“医”,前几招无效时,记得抓紧就医。因为不是所有的鼻出血都能靠这几招搞定,有些老年人出现鼻出血,出血点往往在鼻腔中后部,那通过压迫鼻翼是很难止住血的。如果连续压迫10分钟仍然止不住,或者出血量大,像水龙头关不住一样;甚至出血时两个鼻孔或者口鼻同时出血;亦或者伴随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以及外伤之后的出血,一定要及时就医。
当然,日常生活中如果总是反复流鼻血,即便出血量很少,也不该掉以轻心。反复出血可能和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腔肿物甚至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建议到耳鼻喉科做个详细检查。
所以,当鼻血真的来了,不妨从容应对:低头,压鼻,冷敷,必要时及时就医。记得这四步,也许哪天就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