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纵隔肿瘤,一般人不免惊吓:要开胸吗?切口该有多大?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近期,石门县人民医院胸外科团队成功开展多例经剑突下胸腔镜辅助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均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完美避开了以往需要开胸手术治疗的途径,免却了患者的担心和疑虑。
那么经剑突下胸腔镜辅助纵隔肿瘤切除术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我们通过案例来详细了解它。
此前,51岁的喻姐查出前纵隔结节病变(指位于胸腔中央的纵隔区域内出现的小型肿块或结节,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炎性病变、囊肿、淋巴结肿大、结核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方案会在她胸前留下疤痕,这令她焦虑不已,犹豫要不要手术治疗或者前往上级医院继续问诊。
胸外乳腺结状腺外科主任顾强健了解到患者诉求后,组织了多学科会诊,决定选择剑突入路胸腔镜下纵隔病损切除术,它相比较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视野清晰、并发症少等多种优势,也打消了喻姐心头的焦虑。
术后第1天,她便能在床边下床,疼痛感轻微,感叹道:“真没想到这么大的手术,伤口才这么一点,而且第二天就能下地走动了。”喻姐现已康复出院,恢复良好。
在人体胸腔深处,两肺之间,隐藏着一个被称为“纵隔”的关键区域——这里是心脏的居所,是大血管、气管、食管的交通要道,堪称人体的“核心指挥部”。然而,当这里悄然生长出肿瘤,传统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却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
纵隔肿瘤,这个包括胸腺瘤、纵隔囊肿、畸胎瘤、淋巴瘤等在内的疾病家族,早期往往沉默无声,多数患者仅在体检时才被胸部CT意外发现。
虽然部分肿瘤生长缓慢,但直径超过1.0cm的纵隔肿瘤,无论良恶,皆具备切除条件所以建议手术。原因在于,肿瘤的持续生长将不可避免压迫心脏、大血管等重要器官,部分更存在恶变风险。尤其对于胸腺瘤等类型,手术不仅需切除肿瘤本身,更要求彻底清扫胸腺及前纵隔脂肪组织,这是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所在。
剑突,就是位于我们胸骨最下端那块小小的软骨凸起。剑突入路胸腔镜手术,正是巧妙地利用这个不起眼的生理结构作为手术通道。医生仅在剑突下方做一个约2-3厘米的小切口,再配合左右两侧肋缘下极其微小的辅助孔(有时仅0.5厘米),即可将高清胸腔镜和细长的专用手术器械送入胸腔深部。
➤这一术式为何被患者誉为“赞不绝口”的突破?
1. 切口革命,疼痛锐减:剑突下切口完美避开了布满神经的肋间区域,术后疼痛感大幅减轻,显著减少了吗啡等强效止痛药的使用。
2. 清扫彻底,疗效保障:单孔胸腔镜提供正中开阔视野,克服了侧胸入路的视觉盲区,确保肿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得以完整、彻底清除,为长期疗效奠定基础。
3. 康复加速,回归生活:疼痛轻意味着患者术后即可早进食、早下床活动。引流管也能更早拔除,实现快速康复,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科技向善,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是为了生命的舒适与减轻痛苦。剑锋所指,不在体肤之伤,而在病痛之根;入路虽微,打开的却是患者重获健康与自信的广阔天地。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石门县人民医院 肖奕荣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