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急诊科经过一夜奋战后的短暂平静。“疑似蜂蜇伤,病人已经休克,开通绿色通道,准备抢救室。”院前急救同事简短而有力的话语,顿时大家又快速行动起来。
患者进入抢救室,40岁中年男性,早上7时许可疑被马蜂蜇伤,呼吸急促,全身乏力,头晕,全身发红。测血压75/40mmHg,心率110次/分。
“立即予以吸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刻建立静脉通路,予以肾上腺素0.5mg肌肉注射,抗组胺药物”,接诊的湖南旺旺医院急诊医学科罗炯医师立即给予了患者局部清创、取出3颗毒针,并予以抗过敏、补液、蛇药片内服,外敷等处理,予以上述抢救措施后,患者休克得到纠正,体征平稳后,住院进一步观察和恢复。
进入盛夏以后,蜂蜇伤频繁发生,常见蜇人蜂类有蜜蜂科、胡蜂科、细腰蜂科、蚁蜂科、丸蜂科和黄蜂科等。
虽都是“蜂”,但毒性不同
蜜蜂毒液呈酸性,含有神经毒素、溶血毒素,蜜蜂毒刺刺入皮肤后,将毒刺留于刺伤处;胡蜂等毒液呈碱性,将毒刺缩回,可连续发起攻击,偶尔留下毒刺。
蜂蜇伤后的反应有哪些?
蜂类蜇伤后,患者体内生物活性物质大量释放,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呼吸困难甚至衰竭。蜇伤后,一般局部红肿、疼痛、瘙痒,少数有水疱或坏死,数小时后即自愈,很少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群蜂多次蜇伤,可迅速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肌肉痉挛、昏迷等全身症状。
蜂毒中还含有一种抗原性蛋白,能引起严重变态反应,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可因过敏性休克、窒息致死。
同时马蜂(胡蜂)蜇伤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溶血反应,这是由于蜂毒中的某些成分(如磷脂酶A2、溶血肽等)破坏红细胞,导致血红蛋白释放,严重时可引发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甚至急性肾损伤。
如果不慎被蜂蜇伤那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一、早期现场急救
1、判断何种蜂蜇伤。
2、如果是蜜蜂蜇伤检查有无螫针留在皮肤上。
3、判断严重程度。
4、保持镇静,限制活动,切勿剧烈活动加速血液循环。
5、局部适当冰敷,减少毒素吸收。
二、蜂刺处理方式
1、暴露蜇伤处,用粘性胶带粘除或镊子拔除蜂刺。
2、若蜂刺附有毒腺囊,则不能用镊子夹,以免挤入毒液使之加重,应用针挑出。
三、清洗伤口
**1、蜜蜂蜇伤:**蜜蜂毒液为酸性,可选用清水、生理盐水、肥皂水、5%-10%碳酸氢钠溶液(小苏打)等冲洗伤口。
**2、胡蜂蜇伤:**胡蜂毒液为碱性,可选用清水、生理盐水、食醋、柠檬水、稀盐酸等冲洗伤口。
湖南旺旺医院急诊医学科温馨提醒:蜂类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大多数蜇伤发生在人类无意中威胁到蜂巢,因此尽量避免靠近蜂巢或者蜂群,若需要靠近,做好防护措施。如被蜇伤有不适时,请尽快到医院就医,及时治疗。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旺旺医院 急诊医学科 王晶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