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解毒能手”——肝脏:也有被药伤害的时候

黄博士聊肝
原创
黄光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联培博士生导师,从事肝病相关科普
收藏

肝脏是咱们身体里最大的“解毒能手”,负责代谢药物、解毒、合成蛋白质等重要工作。但它也是最容易被药物伤害的器官之一。药物性肝损伤(DILI)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每年都有很多人因此住院,甚至危及生命。

一、肝脏:最容易被药物“伤害”的器官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战场”,90%以上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虽然这个过程保护了其他器官,但肝脏自己却暴露在高浓度的药物中。如果药物本身有毒性,或者代谢过程中产生了有毒物质,就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

举个例子,像对乙酰氨基酚(一种常用的退烧药)如果服用过量,就会在肝脏里产生一种叫“NAPQI”的有毒物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急性肝衰竭。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有些人更容易受到药物的伤害。比如,遗传因素、年龄、基础疾病(如肝病、糖尿病等)、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肝脏的代谢能力,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二、这些常用药可能悄悄伤肝

1.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退烧药和止痛药,但它也有很强的肝毒性。如果过量服用,或者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急性肝衰竭。记住:用药一定要遵医嘱,不要自己随意加量!

2. 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虽然青霉素类药物相对安全,但每个人体质不同,仍有可能出现肝损害。

3.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比较明确,长期使用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

4. 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虽然能治疗结核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严重肝损伤,甚至急性肝衰竭。

5. 中草药**:**一些传统中药,比如何首乌、雷公藤等,虽然有疗效,但长期或过量使用也可能伤肝。中药≠无毒药,用药也要谨慎!

三、药物性肝损伤的表现与预防

症状可能不明显,但要警惕!

早期症状可能包括:

1. 感觉没力气、不想吃饭

2. 恶心、肚子胀

3. 右上腹(肝脏的位置)隐隐作痛

如果病情加重,可能出现:

1. 黄疸(皮肤、眼睛发黄)

2. 皮肤瘙痒

3. 手掌发红(肝掌)

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药物性肝损伤,记住这几点:

1.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要自己随便加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2. 避免滥用药物**:**不要随便吃保健品、减肥药、中药等,尤其是不确定是否有肝毒性的药物。

3. 定期检查肝功能**:**如果长期服药,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注意个人体质**:**如果有肝病、酗酒、营养不良等情况,用药时更要小心,最好提前告诉医生。

5. 身体有异常及时停药**:**用药过程中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比如恶心、乏力、皮肤发黄等,要及时就医,不要硬扛。

总结:用药安全,从保护肝脏开始。药物性肝损伤是一个可以预防的问题,关键在于提高用药安全意识。记住,“是药三分毒”,再好的药也有副作用。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解毒能手”——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