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夏季高温,多肉出现的叶片问题。

锦韵多肉植物科普
原创
多肉植物品种介绍、养护知识分享、繁殖方法教学、病虫害防治。
收藏

夏季高温对多肉植物是不小的考验,叶片作为最直观的“健康信号”,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既与高温本身有关,也可能是养护方式不当的连锁反应,提前了解并做好应对,才能让多肉安全度夏。

一、叶片化水:高温高湿的“致命组合”

夏季多肉最常见的叶片问题就是化水。表现为叶片变得透明、软塌,轻轻一碰就脱落,严重时整株会从底部开始腐烂。

原因:高温环境下,多肉会进入半休眠状态,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此时若浇水过多,或环境通风差,盆土长期潮湿,叶片细胞就会因吸水过多破裂,引发化水。此外,正午强光直射后突然浇水(尤其是冷水),温差刺激也可能导致叶片化水。

应对措施:

立即摘除化水叶片,避免腐烂蔓延,若茎秆也出现软化,需砍头修剪,晾干伤口后重新扦插;

严格控水,盆土完全干透后再少量浇水,选择傍晚或凌晨水温接近室温时进行;

移到通风良好的散射光处,避免闷湿环境,可在周围放置风扇增强空气流动。

二、叶片干瘪发皱:缺水与根系受损的“双重预警”

高温时,有些多肉叶片会从底部开始干瘪、发皱,摸起来硬脆,甚至向内卷曲。这可能是两种情况导致:

1. 生理性缺水:夏季高温强光下,多肉叶片蒸腾作用加快,若长时间缺水,叶片会主动消耗自身储存的水分来维持生存,底部老叶先干瘪。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自我保护,只要及时补水就能缓解。

2. 根系受损:若补水后叶片仍持续干瘪,甚至新叶也开始发皱,可能是根系出了问题。高温环境下,盆土闷热易导致根系腐烂,或施肥不当烧根,根系无法吸收水分,叶片自然会缺水干瘪。

应对措施:

生理性缺水:傍晚沿盆边少量浇水,让土壤缓慢湿润,避免一次性浇透(防止刺激根系);

根系受损:脱盆检查根系,剪掉腐烂、发黑的部分,用多菌灵浸泡伤口后,更换干燥的颗粒土重新上盆,暂时不浇水,放在阴凉处缓苗1-2周。

三、叶片灼伤:强光直射的“晒伤后遗症”

夏季正午的阳光紫外线极强,多肉叶片容易被灼伤。表现为叶片出现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点、焦边,或叶片顶端、边缘变干变焦,严重时斑点会扩大,甚至穿透叶片。

原因:多数多肉喜光照,但不耐夏季正午的强光(尤其是长期放在室内突然移到室外的多肉)。叶片表皮较薄的品种(如法师、玉露、熊童子)更易被晒伤,高温下叶片水分流失快,表皮细胞被紫外线破坏后,就会出现灼伤痕迹。

应对措施:

立即将多肉移到散射光处,避免再次暴晒,灼伤的叶片无法恢复,但只要不继续恶化,不影响植株存活;

夏季正午需遮阴,可搭建遮阳网(遮光率50%左右),或放在窗边、阳台内侧,接受早晚温和的阳光;

晒伤后不要立即浇水,避免叶片因高温高湿腐烂,待盆土降温后再少量补水。

四、叶片发黄脱落:休眠期的“正常代谢”与“异常信号”

夏季多肉底部叶片发黄、脱落,需先判断是正常代谢还是异常情况:

1. 正常代谢:高温导致多肉休眠时,植株会减少养分消耗,底部老叶会逐渐发黄、干枯脱落,新叶则保持健康状态。这种情况叶片脱落速度慢,数量少,属于正常现象。

2. 异常脱落:若叶片发黄速度快,且伴随叶片变软、无光泽,甚至整株叶片一碰就掉,可能是根系腐烂(浇水过多)或严重缺水(叶片干瘪发黄)导致。此外,环境突然变化(如从室外移到空调房),温差过大也可能引发应激性落叶。

应对措施:

正常代谢无需处理,及时清理脱落叶片即可,避免堆积在盆中滋生细菌;

异常脱落时,检查盆土干湿:盆土潮湿则脱盆修根,干燥则缓慢补水,同时保持环境稳定,避免频繁移动位置。

五、叶片长斑/发霉:高温高湿引发的病害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多肉叶片还可能出现褐色斑点、白色霉层,或叶片边缘发黑,这多是真菌性病害(如黑斑病、白粉病)的表现。

原因:高温环境下,若通风差、叶片长时间潮湿(如淋雨、浇水时溅到叶片),真菌就会大量繁殖,感染叶片。叶片有伤口时(如碰伤、虫咬),更易被病菌侵入。

应对措施:

及时摘除病叶,避免病害扩散,并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喷洒植株及盆土表面,每周1次,连续2-3次;

浇水时避免淋湿叶片,若叶片沾水,及时用纸巾吸干;

加强通风,保持叶片干燥,发病期间暂时停止施肥,避免加重病情。

总结:夏季多肉叶片问题的核心应对原则

夏季多肉叶片问题的根源,大多离不开“高温、高湿、光照过强”三个关键词。养护时需牢记:控水、遮阴、强通风。少浇水、浇对水(傍晚、沿盆边),避免强光直射,保证环境通风良好,让多肉在凉爽干燥的环境中度过休眠期,叶片自然能保持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叶片异常,及时判断原因并处理,就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让多肉安全迎接秋季的生长旺季。

评论
风轻云淡22
大学士级
谢谢分享
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