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累计确诊478例,通过“花蚊子”传播!“基孔肯雅热”到底啥来头?

北京科协

近日,广东****佛山顺德通报478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由境外输入引发

7月18日晚,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委、区政府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全文如下——

据南方日报此前报道,7月15日,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15日,顺德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感染后,通常3至7天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明显的关节疼痛或皮疹;还常伴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等不适。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该病原流行于热带地区(如东南亚、非洲),但近期气候变暖致疫情北扩。在我国,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广东、云南、海南等南部地区

“基孔肯雅”源自非洲斯瓦希里语,意为“弯腰行走”,描述了患者感染后因关节痛而身体弯曲的典型症状。这种疾病与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高度相似。

图源:云南疾控

感染后与登革热症状相似

**发热:**常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一般1至7天即可退热,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表现为双峰热,持续3至5天恢复正常。

**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等,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的疼痛是本病的特点。约20%患者转为慢性关节炎,疼痛可持续数月

**皮疹:**80%的患者在发病后2至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

防蚊灭蚊是关键

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疫苗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病例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因此,预防的核心就是斩断传播链——防蚊灭蚊!

公众户外活动时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建议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暴露的皮肤及衣物上可喷涂有效驱蚊剂,按说明书要求足量、定时补涂。

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使用蚊帐。减少在树阴、草丛、竹林、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日常生活中应彻底清空、倒置或妥善遮盖闲置的盆、罐、桶、缸、轮胎等容器。家中水养植物每周至少彻底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宠物饮水碗、接水盘等同样需勤换勤洗。

评论
霖0619
庶吉士级
已阅
2025-07-22
站前社区李黎
学士级
已阅读
2025-07-21
俄体镇科普88888
太师级
2025-07-21